来源:能源研发中心
OPEC+会议周, 原油价格先抑后扬整体呈现上行趋势,在上周正式突破前高之后,本周进一步坐实了突破的有效性,使得原油价格的整体区间从40-46美元上移至46-50美元区间,并且在多头的乐观情绪以及市场的刺激之下,大有进一步上行的趋势。
过去的一周市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OPEC会议上,是否进行延后增产将决定了一季度原油市场的整体供需格局,也将决定原油价格的整体运行区间。虽然会议前期困难重重,但好在周四晚间,OPEC达成了整体的方案,不至于在阿联酋的扰动下分歧扩大。
本次会议达成了逐步放松缓慢增产的协议,比市场之前预期的延长三个月略显消极,但至少也能够维持一季度的原油市场基本维持供需平衡,这对于稳定油价具有一定的作用。具体来看,OPEC+部长们已就明年前三个月的产量达成协议,并将在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会议,决定下一个月的增产数量,但应不会超过50万桶/日。
除了OPEC以外,美国内部的纾困计划似乎也有了不错的进展,据高盛预测民主党的让步姿态预示两党快速达成刺激协议的概率升高,鉴于民主党人似乎已放弃对规模数万亿美元刺激方案的坚持,年底前国会达成协议的几率增加了。高盛预计,两党将就700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达成协议,相当于在共和党的提案与跨党派小组提案之间取个中间值。
受到纾困计划的宏观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反应比较剧烈,美元指数大幅下挫跌破91,目前已经回到18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大宗商品则继续向上突进,铜和原油价格都展现出强势的格局,美国放水的预期再次支撑全球商品的涨势。
不过从目前商品的涨势和美元的跌势来看,这一趋势能持续多久尚有待验证,在OPEC会议之后,能够继续激发市场多头情绪的就只剩下疫苗了。从技术上来讲,从35美元涨至50美元没有像样的回调似乎也不太现实,因此错过前一波40美元之下上车机会的投资者可以耐心等待市场给出相对低价之后再逢低做多。
一、OPEC会议并无亮点
本周的OPEC会议是近期市场关注的重点,市场关心OPEC+是否会达成延长减产的协议。早在会议之前,市场就开始传出各种不合的言论,尤其是阿联酋曾宣布要退出OPEC+减产联盟,这给市场提供了恐慌的导火索。在会议开始之前,其他产油国对于减产也略有微词,会议也从周一推迟到周四,市场的猜疑更重了。
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协议是达成了,在一月份不会立马增产190万桶,不过会允许增产50万桶,二月份的产量由下一次的OPEC会议再做决定,这就相对于给了市场一个缓冲期,不至于在需求最薄弱的时候给供需平衡的市场致命一击。这一结果其实市场早已经预料的到,因此也并未给市场造成过多的扰动。
从具体的增产情况来看,各个国家仅仅是小幅增产,其中沙特大概增加12.6万桶,俄罗斯增加12.6万桶,伊拉克增加5.3万桶,其他国家增产幅度均小于4万桶/天,OPEC+累计增加大概48.2万桶,对于整体的供给端影响有限,叠加一月份之后中国需求会继续好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仍将会维持在供需相对平衡的阶段。
供给端的另一个变量值得我们注意,委内瑞拉宣布重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这是拜登即将掌权之前供给端对于市场形成冲击的信号。我们之前也分析过拜登执政下,预计会放开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制裁,据悉中国方面已经有油轮奔向委内瑞拉,预计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很有可能会从底部开始反弹,因此供给端的变量也将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从整体的大格局看供给端的变化,目前供给端能够给价格提供的上行动能已经基本消化殆尽,沙特等国家变着法的推高油价,奈何各个产油国掏空了身体也只能把价格维持在45-50美元区间,因此未来对于供给端的关注焦点并不是产油国的努力能让原油价格走到多高,而是随着价格的飙升,产油国内部的分歧是否会影响供需平衡关系的变化。
二、需求端开始发力?
从疫情的发展来看,全球疫情发展依然不容乐观,奈何在疫苗的刺激之下市场比较乐观,究竟疫苗的推广进度能否跟上市场的上涨幅度我们短期还存在一定的疑虑。截止到12月3日,全球新增确诊人数达到66.4万人,再度创造历史新高,累计确诊人数达到6535万人。分区域来看,亚洲地区控制基本稳定,欧洲地区开始稳步下滑,说明前期的封锁以及欧洲的抗疫有了实质性的效果,法国的新增确诊由一个月前的8万人以上下降到最近的1万人左右,英国的新增确诊由一个月之前的3万人下降到目前的1.5万人。
但是我们依然看到美国在这场抗疫战争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的精神,疫情单日确诊再度创新高,迷之操作确实让人感到震惊。从数据上来看,美洲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达到了31.6万人,再度创造新高,同时美国新增确诊人数也达到了创纪录的22万人,美洲大部分新增的确诊人数都来自于美国,全球新增确诊人数一半来自于美洲地区,同时1/3来自于美国!
印度地区是我们之前经常提到的,曾几何时美国、印度和巴西是全球新冠疫情的集中爆发地,现在美国依然在第一梯队,但印度已经开始出现新增确诊数的大幅下滑。截止到12月3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3.8万人,一个月前为4.6万人,两个月前为7.5万人。
疫情的控制得力是为了经济能够恢复的前提,我们最近看印度的数据明显出现了好转,尤其是印度的成品油消费数据已经恢复到了历史的同期水平。但反观印度的原油加工量和进口量来看,数据恢复的幅度仍然比较缓慢,说明印度市场开始逐步消化成品油库存。
最近疫苗的消息也是一个接一个,英国已经批准了美国疫苗的上市进程,在近期将会开始接种,俄罗斯也计划近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疫苗,似乎这场抗疫的战斗看见了尾声,原油市场在乐观情绪的推动下表现的比较强势。不过最近福奇表示对英国如此快的批准疫苗表示担忧,美国疫苗公司也面临产能的问题,最终这场抗疫的终结之战何时能够开始,又何时能够彻底结束还难以预料,因此需求端目前仍停留在预期的刺激而非实质性的利好。
三、库存端去库进程明显
作为全球市场供需情况的最直接反应,库存端的变动显示出全球市场仍处在供应相对紧缺的阶段中,尤其是浮罐库存数的大量下滑。我们在看库存之前,先要看储存成本比较高的全球浮罐库存。从数据上来看浮罐库存的数量在最近开始大规模的下滑,这是全球原油库存去库的第一步。只有将这些成本较高的库存消化之后,我们才能够看到陆上库存的大规模下滑。在浮罐库存基本完成去库之后,陆上库存的下滑预期以将会有利于价格的相对强势。
从数据上来看,全球浮罐库存继续延续下滑的态势,主要的动力来自于亚洲浮罐库存的快速下滑。在中国需求的拉动下,在中国港口滞期的压力缓解之后,中国附近的浮罐库存的数量已经快下滑至正常区间附近,这是未来基本面市场的一个潜在利好。
另一个成本较高的库存是中国SC的原油仓单,这部分仓储成本比普通的商业库存成本高出许多,我们最近也看到了SC仓单数量的大幅下滑,一旦时机合适,SC将会重新引领全球市场。最近几次SC盘中突然发力带动外盘价格跳涨是未来潜在行情的预演,因此具有多头配置的资金可以选择SC市场,获得强势品种带来的超额收益。
高价库存消化基本完成之后,陆上库存才会得以大量消耗,供给相对偏紧的因子权重就会更多的反应到原油价格中来。最近我们观察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和OECD商业原油库存发现,去库的过程在缓慢进行,但还不足以改变原油市场的震荡格局,只有当需求端快速恢复带动库存端加速下滑之后我们才能够看到价格的新一轮上行格局。
总结来看,OPEC会议之后,原油市场的利多效应已经基本兑现到价格中,从指标上来看,价格有点高位背离的迹象,能否继续大幅突破我们仍然持怀疑态度,因此依然建议投资者不要去盲目追高。周五原油价格摸到50美元附近,但高位的压力也让我们看到短期想要突破的困难性,因此我们建议有战略性抄底需求的投资者等待价格回调之后再入场进行操作。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