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当原油“牛市”碰上碳中和与“数据石油” 遭遇新能源冲击不可逆 原油全球供需结构或将重塑

日期:2021-03-15阅读:334

  作为大宗商品代价颠簸的风向标,原油价格颠簸始终牵动着投资者神经。尤其是在客岁4月份走出奇葩的“负油价”行情后,部门投资者更是对环球经济一度形成“即将瓦解”的预期。不外,本年年初以来,原油代价率先反弹,现在已回升至每桶70美元/桶关隘震荡,不少机构又纷纷喊出“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超等牛市周期到了”的看法。

  大宗商品超等牛市周期真又来了?原油还能守住传统经济期间的“王者”职位吗?《证券日报》记者克日在对券商公募、私募和期货机构举行大量采访后发明,机构们对此仍存在较大分歧,大多数金融机构对“牛市周期到临”的判定仍持否认看法,以为“言之过早”。

  嘉实基金广发证券、东证期货等金融机构以为,固然本轮原油代价领涨大宗商品,但近一年来的反弹重要是因疫情突发导致供给淘汰所致,并不是需求强劲所引发,尔后者是环球经济苏醒所具备的最紧张支持。只管现在许多发达国度在疫苗接种加快后,疫情得到渐渐控制,经济生长规复可期,但许多新兴经济体以及低收入国度和地域的疫情生长仍存许多不确定性,并且,以餐饮、旅游等为代表的与职员打仗密切相干的办事性行业,在规复历程中仍面对很多实际困难,引发环球性需求提拔的条件仍不充实。

  数字经济下

  原油可否保持王者职位?

  方才闭幕的天下两会透出的信息表现,中国作为环球第二大经济体,将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全面举行数字化转型,打造新型底子办法建立(即新基建),数据将因此成为新期间生长历程中的战略资源,代价堪比传统经济大生长时期的石油。别的,“碳达峰、碳中和”初次入选天下两会当局事情陈诉,加上“30·60”目的的宣布,根本确定将来中国新能源投资将大行其道,财产生长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许多阐发人士以为,原油要想保住传统经济大生长时期的“王者”职位,大概性已微乎其微。不外,就现在形势来看,原油代价走势与经济苏醒历程仍体现出很强的正相干性特性。

  现阶段,能表现原油代价走势的期货市场品种重要有四个,分别是纽约贸易生意业务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迪拜商品生意业务所的高硫原油期货合约、美国洲际生意业务所(IC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生意业务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此中,NYMEX原油期货和ICE原油期货是最紧张的参考品种。

  回首环球近来两次较大的经济危急及随后的经济苏醒历程可以发明,原油期货代价走势与经济苏醒的历程体现出高度的正相干性。在2000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碎到2007年环球经济苏醒历程中,NYMEX原油期价从2000年年初不敷30美元/桶不停上涨,与环球经济苏醒一起相伴,直到2008年下半年,创出147美元/桶的汗青新高。2008年环球经济再度下滑,NYMEX原油期价也随之回落至40美元/桶四周;随后,在2009年至2017年的8年经济苏醒时期,从40美元/桶的低点又重新涨至70美元/桶。

  与此雷同,ICE原油期价走势在这两次环球经济苏醒中也保持着较强的正相干性,与NYMEX原油期价走势近乎同等。在上述两个苏醒时段,ICE原油期价先从30美元/桶涨至147.5美元/桶的汗青新高,随后回落至40美元/桶的阶段性低点;后又从40美元/桶,涨至70美元/桶左右的程度。

  嘉实基金资源精选基金司理苏文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现,从汗青走势来看,在环球经济苏醒阶段,原油期货代价走势在大宗商品中饰演的脚色比金属更具实体属性,但体现出的金融属性相对较弱。“环球经济苏醒历程中,原油期货代价体现出猛烈的正相干性。在客岁疫情产生后的经济苏醒历程体现出同样特性,并且,本轮番动性支持更强,原油与根本金属代价的涨跌阶段有所重叠,体现出的相干性也更强。”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报告《证券日报》记者,本年天下两会重点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订定出“2050年能源消耗总量达峰”“2030年前化石燃料消耗达峰”的目的,从长周期维度是利空原油需求的,但从短中期维度来看,原油仍旧是当前紧张的国度战略物资。一方面,在财产层面,原油在化工端仍将发挥其巨大作用,还是先辈大炼化财产的紧张质料。另一方面,国度鼎力大举生长新能源和干净能源,可有用缓解对原油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依靠,但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配景下,原油对化工财产仍能起到“订价之锚”的紧张作用。

  期价反弹了

  12年原油熊市已竣事?

  新一轮大宗商品牛市行情已寂静开启?

  苏文杰以为,从短期来看,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代价走势值得赐与乐观预期。“在环球活动性宽裕和需求连续好转带来的补库存配景下,预计本年顺周期行业会保持精良的景心胸,但可否步入超等牛市周期,仍有肯定的不确定性。”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能化高级阐发师安紫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现,判定原油进入超等牛市周期,现在仍为时尚早。在环球疫情控制连续改进的配景下,西欧市场正处于需求苏醒期,但供应规复相对滞后,原油主产国对增产体现审慎,但供需根本面连续改进是当前原油代价趋势性上涨的底子。当前供给端存在大量闲置产能,供应开释的弹性较大,页岩油也在2011年之后体现出极强的韧性,这意味着,需求驱动的高油价终极大概导致充足的供给回归,填平此前的缺口,扭转油价的涨势。

  厚石天成投资总司理侯延军担当《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现,大宗商品上涨周期会连续较长时间。大宗商品除了具备商品属性外,部门品种还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此中原油对其他大宗商品代价的影响最大。不外,近几年新能源崛起,替换了一部门原油需求。因此,对原油代价可否继承大涨,仍有待视察。从恒久来看,尤其是在名誉钱币体系下,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大宗商品都有代价上涨的趋势。

  私募排排网将来星基金司理胡泊担当《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以为,大宗商品大概已进入较长的上涨周期。短期来看,本轮大宗商品代价反弹,更多是对通胀预期的反应。就原油走势看,上面有明白的“天花板”,在70美元/桶的底子上继承大幅上涨的大概性不大。

  “一个超等周期的到来,必要有一个非常强盛的需求拉动因子。本轮原油代价反弹,重要是疫情影响下的供应不敷和市场对疫情后需求提拔的预期比力乐观,不肯定具备连续性。”嘉实原油基金司理刘志刚以为,将本轮商品代价反弹定性为“超等牛市周期”言之过早,现阶段只是谷底反弹罢了。上一个超等牛市周期存在一个较大配景,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在12年内占环球比重的50%,环球大宗商品的供应跟不上中国的需求,导致大宗商品代价大涨。与之相比,本轮大宗商品代价的上涨并不存在基础性的强盛需求动力,重要是疫情突发导致矿山停产、运输受阻形成的供应下滑所致。

  广发证券宏观联席首席阐发师张悄悄对记者表现,现在原油代价已站在十字路口,对本年整年的走势持相对审慎的看法。“预计3月份原油代价仍有上行空间,但二季度将会回调,尤其是在环球疫苗接种后。不外,随着美国第三轮财务刺激政策的落地,部门风险资产或将再次受到提振,不清除原油仍有肯定上行空间。”

  不外,假如站在5年至10年的长周期维度来看,张悄悄对原油的走势预期却非常乐观。她大胆地猜测称,长达12年的原油熊市或已竣事,将来在OPEC重新夺回订价权的预期上,油价有望重回牛市行情。

  环保压力下

  新能源替换石油要多久?

  在将来数字经济期间下,有阐发人士以为,环球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尤其是对原油的需求将会明显淘汰。特殊是环球及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的宣布与实行后,原油在能源中的龙头职位肯定会让位。

  刘志刚阐发以为,原油固然贵为传统经济增长的动力,但随着天下各国对“碳中和”的愈加器重,预计原油在环球经济中的职位和紧张性将会渐渐改变,在能源供应方面将保持稳固,在需求层面边际效应会不停降落。固然各国对原油的需求不会很快消散,但在会渐渐转化为其他情势的能源,比方氢能、电能等,终极以无碳能源的情势表现。新兴市场将继承依赖原油来支持经济增长,并将代替传统需求大国,成为将来几十年原油消耗重要的增长动力。

  张悄悄以为,只管各都城在加快推广新能源,但新能源代替原油及传统能源并不会一挥而就。2020年10月份,OPEC猜测,环球原油需求峰值将出如今2040年。2021年2月份,原油库存数据机构EIA以为,美国原油需求峰值将出如今2025年至2026年。

  “各国的新能源推广政策,相称于对传统能源举行的供应侧革新,包罗美国在内的部门非OPEC国度原油财产相干资源开支均在逐年降落,预计将来5年至10年环球或迎需求边际上升、供应边际紧缩的局面,油价有望逐年抬升。”张悄悄预计,但雷同2001年至2008年期间油价飙升的一幕或难重现。对付OPEC成员国来说,推动油价过快大幅上涨,大概会导致新能源加快代替传统能源。在OPEC成员国实现经济转型前,最佳计谋就是推动油价中枢暖和抬升。但汗青履历证实,原油代价走势非常感情化,就算油价中枢暖和抬升,油价的颠簸幅度也未必显着收敛。

  南华期货能化阐发师章正泽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现,随着5G和区块链等技能的应用,环球经济正在向数据化转型,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驱动力,将开启万物互联期间。作为传统产业化代表的原油财产链,也将更多拥抱数字经济,通过与数字化融合来重塑整个财产链。本年天下两会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对原油代价恒久走势有利空影响,但也不能太过夸大对原油现实需求的打击。

  一方面,新能源财产作为石油财产的替换者,亲身身仍面对技能瓶颈;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历程,新能源财产对石油财产的替换不大概一挥而就;别的,石油作为化工质料,现在还不具有可替换性,石油需求与新能源需求将在较长时间里并驾齐驱,配合推动环球经济生长。

(文章泉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