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暴发,经济活动受限,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第二季度开始转而快速上涨。由于大宗商品处于产业链上游,是产业链中下游重要的原材料,其价格上涨有提高产业链中下游生产成本、引起各类产品价格上涨或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正是如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总体来看,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变化的最终影响因素是疫情,后续价格走势也与疫情变化直接相关。虽然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然存在支撑因素,但预计国内因此而发生全面大幅通货膨胀的概率较低。
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CRB综合现货指数从2020年4月27日的347.55点升至2021年2月25日的491.46点,升幅达41.41%;南华综合指数从2020年3月23日的1260.43点升至2021年2月25日的1866.07点,升幅达48.05%。在各类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快速上涨的同时,早期金属类商品上涨相对更快,且从黑色金属逐步转换到有色金属。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呈加速上涨态势,尤其是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CRB综合现货指数、南华综合指数上涨更为明显,从2020年9月底至2021年2月底分别上涨21.06%、30.77%。
从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成因看,疫情影响了大宗商品的供求和流动性格局,推动其价格快速上涨。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在我国和全球先后暴发,直接限制生产活动,经济快速进入负增长,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对大宗商品需求减少并拉低价格。随着我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开始恢复,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需求大幅增加。我国是大宗商品的重要消费国,经济恢复和出口扩大增加了对大宗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