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坐上“过山车”。此前,由于主要能源机构维持需求增速预期,加之市场预计库存减少,油价获得支撑一路上涨。但随后,油价在美国疫情加速反弹引发市场对石油需求担忧和美元持续走强的利空共振下不断下跌。截至上周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37美元,收于每桶62.32美元,跌幅为2.15%;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27美元,收于每桶65.18美元,跌幅为1.91%。截至8月20日当周,美油周度跌幅7.82%,布油周度跌幅6.82%,回落至近3个月来低位。展望未来走势,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油价上方将持续承压,而疫情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仍是左右下半年石油市场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变化,带来了国际油价的起起伏伏。供不应求拉动了上半年油价的上涨行情。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产油盟国组成的“OPEC+”采取克制增产的策略;另一方面,欧美地区疫情控制良好,需求恢复较快。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背景下,供应增量低于需求增量,推动了油价的震荡上涨。不过眼下,受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影响,全球疫情有所反弹,原油需求前景染上阴霾,也使得供需关系开始变化。
近期,原油需求大国美国的新冠感染病例激增,再度成为疫情“震中”,对市场投资者信心造成了很大冲击。目前,全美单日新增新冠病例数约比7月初增加7倍。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22日报道,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有超过9.5万人因新冠肺炎住院治疗,其中超过2.3万人在重症监护室。多个州的医疗资源亮起红灯,在疫苗接种率低于50%的11个州中,有的州的感染率甚至达到其他州的数倍;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路易斯安那州、田纳西州和佐治亚州近日相继取消了一些大型商业活动,这预计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了数亿美元损失。与此同时,疫情反弹下,本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下滑11点至70.2,为2011年12月来最低。消费者信心的下滑、疫情的加重无疑将打压原油需求前景,拖累油价表现。不仅如此,在进入三季度末期及四季度后,北半球燃料需求旺季将会结束,这也将对需求前景产生影响,导致油价面临下行压力。
国际能源署(IEA)本月最新报告称,受到疫情的冲击,全球原油市场明年将重新供大于求。
IEA表示,受疫情反弹冲击,7月全球石油需求“急剧调转趋势”,在6月份需求飙升380万桶/日后,7月需求下降12万桶/日。需求增长放缓,已经扑灭了市场上原油“超级周期”的希望。石油消费国实施新的防疫限制措施,将会进一步降低人员移动及石油需求。IEA将今年下半年的需求预期下调逾50万桶/日,同时预计2022年将出现新的过剩,这标志着IEA态度的巨大转变。此前一个月IEA敦促OPEC+增产,以避免全球油价大幅飙升。无独有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也认为,今年四季度,OPEC的供给缺口会从100万桶/日下降至30万桶/日。在OPEC月报中也提到,预计明年上半年全球市场将重回供过于求,导致原油库存增加和油价下跌。
此外,由于大宗商品多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长期存在负向均衡关系。近期美联储“鹰”派信号频发,上周公布的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现更多缩表讨论细节,为美元指数提供上行动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的第二日发表讲话,这或为美联储政策转向时机提供新线索。在此之前,市场情绪发酵下美元指数都将保持强势。美元逐步走强,这也将为国际油价带来压力。
从供给端来看,目前OPEC+正在逐步增产,如果按照目前计划逐步增产,可能会加速供过于求的情况出现。IEA数据显示,7月全球石油供应增加170万桶/日至9670万桶/日;7月OPEC+减产执行率达到110%。未来OPEC+是否调整当前增产计划,是需要关注的因素。美国政府此前敦促OPEC+提高产量,以应对油价上涨。OPEC+也同意从8月份开始增加石油供应,这令已经攀升至两年半内最高点的油价降温。但高盛认为,鉴于德尔塔变异毒株对需求的威胁,OPEC+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产量。高盛称:“德尔塔变异毒株对石油需求的威胁在短期内削弱了全球平衡。”
美国页岩油复苏则是供给端的另一不确定因素。IEA预计,OPEC+以外的石油供应今年料将增加60万桶/日,2022年则将增加170万桶/日,其中有60%的增幅来自美国。OPEC也在本月的月度报告中上调了对包括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在内的竞争对手明年供应的预测,认为这可能会成为该组织及其盟友平衡市场努力的潜在阻力。“美国油企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一直在严格限产。”OPEC称,“尽管如此,活跃钻机数仍在继续增加,水力压裂油井人员部署也在增加,因企业再次拥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OPEC预计,美国页岩油产量在今年萎缩后,2022年将增加56万桶/日,比上月的预测高出6万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