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人气风向标 券商板块全面发力

日期:2022-01-27阅读:141

一月二十六日,中科云网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将达到450万-550万元,但扣非后净利润仍然亏损。与此同时,公司在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中两次提到股权激励事项,并指出“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解除限售期业绩指标尚未完成”。

实际上,除了表现真实度受到了来自于供应商的质疑,或者是明晰的关联,中科云网2019年提出的股权激励计划也是备受争议的。其核心原因在于,在限制性股票激励机制下,公司高管获得了大量低价股,同时较低的业绩考核门槛使相关限制性股票容易被解禁,并且已有高管高抛套现。

正因为如此,正因为股权激励措施的推出,中科云网所产生的股权支付费用严重影响了业绩,并且,由于股权激励制定过程不谨慎,导致股权支付费用大大超过预期,导致公司2020年度净利润出现亏损,但是,由于业绩考核指标剔除了股权支付费用,被激励高管低价获得的股权解禁并未受到影响。

整体而言,中科云网先前发布的股权激励方案,只有高管和部分核心员工是受益方,上市公司和所有股东都要为高额股份和业绩亏损“买单”,变相上演了“割韭菜”的情节。

中科云网于2019年11月5日披露了《2019年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各激励对象授予4000万份股票期权和4000万股限制性股票。最后,在2020年5月13日的最后一天,公司向36位激励对象颁发了4000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为2.91元/股;授予价格为4000万股,授予价格为2.04股。

在这些指标中,净收益指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剔除股票支付费用。据中科云网报道,“由于没有考虑这一方案对公司业绩的刺激作用,限制性股票费用的摊销对有效期内各年的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2020年度高股息的产生,也有中科云网未审慎设立股权激励。已于2020年11月,公司宣布终止上述激励计划中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核销4000万份已获授但尚未行使之期权,并由此而被公司终止股票期权加速行权处理,股票支付费用1578.08万元,在2020年度额外摊销。

2020年6月7日,中科云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激励计划首次公开发行,其后于6月15日,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理由,中科云网副主席、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吴爱清、董事及内部审计负责人沈洪秀拟于2021年6月15日起,为期15天,为期6个月,进行集中竞价。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00万股公司股份。

我们可以看到,吴爱清在2021年9月23日首次减持了15万股。与此同时,在清楚了解到中科云网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吴爱清又于2021年10月14日减持8000股。2020年10月15日,中科云网公布财报,预测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将出现亏损。在此声明中,中科云网表示,吴爱清是由于输入交易指令操作上的错误而引发的一笔交易。以上股份交易虽发生在公司披露业绩预告的敏感期,但并非其主观故意、违规减持,也不存在因了解内幕信息而进行的买卖。

然而,吴爱清在披露减持计划后,一直到2021年9月23日才减持,这与中科云网的经营情况变化相当“吻合”。今年上半年的中科云网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实现了大约2.26亿元的营业收入,其中网络游戏推广和运营业务实现了1.72亿元的营业收入。

一月二十六日A股三大指数整体走强。大盘上涨0.66%,收报3455.64点;深证成指上涨0.70%,收报13780.30点;创业板指上涨0.99%,收报3004.41点。沪深股市有3088只股票上涨,赛道上的领头羊,宁德时代,隆基股份,山西汾酒,北方华创等都有反弹,市场赚钱效应强烈。"人气风向标"券商板块全面发力,国联证券涨停,华林证券,中原证券等均上涨。

当天沪深两市成交7942亿元,为2021年4月底以来的最高水平。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已有连续四个交易日两市成交量不足万亿元。

在日K线形态上,三大股指均呈“单针探底”形态。就拿沪指来说,过去几次调整都以“单针探底”形态收尾,最近一次出现于2021年11月11日。

在过去的几年中,A股多次出现短期快速调整的趋势,如2020年3月,2021年3月等,这些调整在事后看都是“金坑”。这一轮的调整和以前的调整有些相似。

第一,这些调整都有情绪方面的干扰和外在的干扰。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指出,近期A股下跌主要受到外围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海外市场地缘形势波动,当地缘形势缓和时,市场情绪恐慌就会缓解;第二,对中国市场来说,美联储升息预期不必过于悲观,人民币在目前的外汇市场上走强,已经抵消了美元下一步升息的预期,外国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市场;三是经济发展仍然不确定,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企稳明显,货币政策继续宽松,财政政策稳定,预期中国经济在二,第三季度将逐步进入强劲增长轨道。

第二,每一次调整之前,市场大多出现了当时的结构主线品种估值过高的问题,市场通过调整,或者挤水,或者切换主线。比如2020年3月的调整,半导体板块在这之前连续上涨,之后市场转到了消费板块。其实,这轮A股的调整,与新能源等高景气、高估值的回撤有着密切关系。

三是每一次调整都有特殊性,但并不足以改变市场慢牛的格局。此轮调整,市场上不少声音认为,这与公募基金发行遇冷,增量资金不足有关。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2022年1月,基金发行的“开门红”并没有出现,上半个月的募集资金还不到200亿元,远低于2021年12月及往年的水平。据东吴证券最新统计,近一周公募基金发行有所回暖,新增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约370亿元,远超前两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