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始终坚持产业强区战略,是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拥有34个产业类别。材料产业是涪陵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金属材料、化工合成材料、建材三大集群,聚集了62家工业企业。2019年,该地区的材料产业完成了504.4亿元的工业产值,同比增长了14.1%。其中,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具有突出优势。2019年完成规定工业产值262.67亿元,占材料产业的52.1%,占全区规定的16.5%。金属材料集群,特别是以钢板行业为代表的企业,代表企业重庆万达薄板有限公司,是涪陵区百亿级企业,已建成攀华冷轧一期年产150万吨家电薄板、二期年产250万吨汽车薄板项目。其自主开发的超高精度冷轧板等产品被评为重庆高新技术产品。攀华热轧一期年产400万吨项目于2020年9月28日建成投产,计划最终形成年产1600万吨智能热轧板的产能。然而,攀华钢铁热轧目前缺乏短流程炼钢的前端原材料配套项目,限制了攀华钢铁热轧项目的后续投资建设,影响了涪陵金属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
短工艺炼钢是电弧炉与连铸-连轧相结合的紧凑生产工艺。电弧炉短工艺炼钢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两大主要工艺之一,具有投资、效率、环保等优点。受政策、废钢和电能价格的影响,国内电炉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涪陵区在四五期间电炉短流程炼钢布局发展将迎来巨大机遇。一是有利的政策支持。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引导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草案)》(工厅原2019634号),目前,我国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工艺生产的粗钢产量仅占总产量的9%,力争到十四五末,电炉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2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年8月发布的《西部地区鼓励产业目录》(2020年,征求意见稿)将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列为重庆新的鼓励产业。第二,良好的产业基础。重庆万达薄板有限公司是涪陵区100亿企业,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薄板生产企业。年产400万吨冷轧薄板和400万吨智能热轧生产线已建成。同时,涪陵区正在建设100亿级预制建材产业集群,为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需求。涪陵区能源要素供应充足,特别是电力和天然气具有国家和地方互联管网,具有地方电网电价优势,工业综合价格最低;该市年废钢产量过剩。
建议:市有关部门在规划、产业布局和环境准入方面支持涪陵短流程炼钢项目的发展,响应国家资源回收战略,促进金属材料产业一体化协调发展,帮助建设数千亿材料产业集群。
面对城市建设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加快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原材料领域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绿色和安全循环发展水平,是我市十四五年材料支柱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的《西部鼓励产业目录(2020年)》将电弧炉短工艺炼钢列为重庆新的鼓励产业。在国家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中,还计划鼓励发展电弧炉短工艺炼钢作为重点产业绿色升级的方向。涪陵区编制的《促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5年)》将钢铁产业链列为重点发展方向。现在我委正在编制《重庆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并与涪陵区进行深入对接,充分论证《重庆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包括短工艺炼钢的可行性。
目前,国家严格控制钢铁冶炼产能能力家钢铁煤炭行业解决产能过剩和扶贫发展的部际联席会议决定,2020年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的通知》(发改电202019号),暂停国家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要求各地区自2020年1月24日起不得公布新的钢铁产能置换计划,不得备案新的钢铁项目。根据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战略部署和钢铁项目准入的政策要求,在满足产业规划、取得合规产能指标、采取最严格的减污降碳措施的前提下,市生态环境局将在满足产业规划、实现合规产能指标、采取最严格的减污降碳措施的前提下,在不突破当地环境质量底线、满足国家和我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做好产业准入、环境保护、能耗、安全等政策的工作。
受全国许多地方疫情影响,目前钢铁终端需求疲软,库存去除不良。但在稳定增长预期加强、钢厂恢复生产放缓、成本相对强劲等因素的支撑下,钢材价格相对强劲,10月螺纹钢主力合同运行中心逐步上升。在短期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情况缓解并加剧了市场波动。在乐观预期的驱动下,预期价格仍有望保持强劲趋势,贴水修复后上行阻力增加。在延长时间周期的情况下,市场将在强预期和弱现实之间玩游戏。随着供应弹性的恢复,需求的实际恢复已成为关键。由于房地产征地、新建设等指标下降幅度较大,政策监管放松后能否迅速恢复的不确定性较大,基础设施对冲房地产钢铁需求仍难以下降,警惕需求落地不如预期的剧烈波动风险。
根据往年的规律,随着3月中旬气温的上升,需求将逐渐迎来传统的旺季。采暖季结束后,钢厂也开始恢复生产。供需呈现双升趋势,市场进入去库存阶段。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全国许多地方的疫情爆发,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仍然紧张,终端需求的复苏幅度相对有限。近两周,螺纹钢的表观消费量环比下降。在供应方面,疫情对物流运输影响很大。一些钢厂因原材料库存紧张而被迫减产,供应复苏节奏放缓。然而,唐山等地最近开始有序解封,预计后期恢复生产的趋势将继续。
疫情对供需双方都有影响。目前,库存去除相对缓慢,库存整体水平不太高。参照2020年疫情爆发时的情况,需求旺季并未消失,但更多的是时间的推移。目前,市场对去库的可持续性没有太大担忧。后期重点关注疫情控制和需求复苏。
在后供给侧改革时代,政策继续严格控制新产能。近年来,粗钢产能普遍稳定。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粗钢产能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在产量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年初提出减少粗钢产量,下半年产量下降过快对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年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强调碳峰不是碳冲锋,不能从事体育减碳。在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相关部委没有提出今年产量的控制目标。
随着行政生产限制的减弱和供应弹性的逐步恢复,吨钢利润中心大幅下降,近年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意味着成本对钢铁价格的支持逐渐增加。从结构上看,电炉成本相对较高,整体盈亏平衡,属于边际成本。由于短期内废钢供应难以快速释放,新增值税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钢厂废钢的税收负担成本,预计电炉成本将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稳定增长预期加强,实际实施有待观察。
这一轮钢铁价格的走强主要是由于政策稳定增长和改善需求前景的预期,并在产业链上下游品种之间形成了积极反馈。最近,国内疫情相对严峻。为实现全年GDP增长5.5%的目标,市场对稳定增长的预期继续加强。在消费疲软、出口压力大的背景下,政策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将显著增加,房地产监管有望进一步放松,基础设施支撑力度将继续加大。10月份的合同离交付期还有半年多,弹性相对较大,趋势明显强劲。
从房地产行业来看,1月至2月的数据显示,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去年年底,但1月至2月的比例相对较低。高频数据显示,目前的销售仍然疲软,复苏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考虑到土地采购的低迷抑制了新的建设,前几年的销售更好地透支了未来的增长潜力,并面临着一定的平均回报压力。政策监管的放松是否能刺激房地产行业的显著复苏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基础设施方面看,今年的经济工作稳定,支持力度加大,去年专项债务后,今年专项债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