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洲际交易所(ICE)期棉整体震荡上升。由于印度棉减产预期强劲,USDA连续三个月减产,对美国棉花和印度棉花的需求保持强劲。主合约在2月1日触及最高129.37美分/磅,随后回调走弱。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原油迅速上涨,棉花价格在3月7日触及最低点115.37美分/磅后再次大幅上涨。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通胀仍在上升。内外价差由正转负,外棉价格优势明显减弱。3月28日触及新高141.80美分/磅。
郑棉和美棉的趋势大致相同。在外强内弱的格局下,受国际棉花价格的影响,被动上涨。然而,上涨市场很快在下游纺织市场开盘缓慢,需求疲软,纺纱继续亏损。2月7日,05份合同上涨至22210元/吨后下跌,棉花价格开始偏离外围商品持续温和上涨的趋势,并保持震荡和下跌。3月后,受俄乌战争影响,大宗商品迅速上涨。棉花企业报价强劲,纺织市场订单略有改善,市场重心上升。棉花价格在20600-21700元/吨之间保持波动,上下受压。
第二季度,北半球棉花种植进入关键时期,但德州目前干旱严重,印度棉生产预期强劲,国际棉花价格运行概率强,国内棉花价格预计将继续保持,跟随外部波动,但当前消费持续低迷,棉花销售压力加剧,需要注意下游负反馈。
在供应方面,2021年棉花收购价格远高于往年,这激发了棉农的积极性。2022年,新疆棉花预计平均播种面积将比去年增加3.18%。在需求方面,高棉花价格向产业链下游到产业链的下游。纺织企业的经营基本上延续了春节前的状态。金三银四旺季不明显。企业主要完成早期订单,新订单量少,价格难以上涨。棉花库存继续处于低位,保持了刚性采购。棉纱棉市场交易气氛清淡,交货不佳。总体而言,国内订单和出口订单都没有大订单下放,降价出货和实订单利润增加。企业纺纱仍处于亏损状态,短纤维生产转增加。同时,防疫形势的升级也对国内企业的生产和物流产生了影响。每个环节都显示出降低生产能力和去库存的状态。棉花信息网3月份产需预测,2021/22年全国棉花产量为583万吨,消费量为825万吨,进口量为200万吨,期末库存为520万吨。因此,今年的棉花缺口将达到42万吨。然而,由于近期疫情依然严峻,消费仍有减少的空间。2022/23年,通胀和棉花外部趋势仍将对郑棉产生巨大影响。外强内弱的格局将继续,短期内消费难以改善。
据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统计,截至2022年3月30日,新疆皮棉总加工量为530.65万吨,同比下降7.93%。其中,自治区皮棉加工量330.03万吨,同比下降9.1%;兵团皮棉加工量200.62万吨,同比下降5.94%。2021年,全国棉花年度检验23942014包,共540.73万吨,其中新疆检验量占97.8%。总供应方面,期初库存保持562万吨不变。在产量方面,根据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加工数据,预计21/22年新疆棉花产量将达到532万吨,比上月增加4万吨,全国总产量将增加4万吨至583万吨。截至目前,大多数轧花厂的销售进度从30%到50%不等,比往年同期慢40%左右。大多数轧花企业都期待着春节后销售棉花的计划。其中,销售进度缓慢与下游订单减少密切相关。纺织企业采购谨慎,产品库存持续积累,对高价棉的抵制心态相对较强。一些纺织企业不断减少棉花原料库存,降低成本,占用资本风险,进一步增加棉花生产和销售阻力。为了减少部分皮棉的库存,优质资源的价格仍然相对较强。
近年来,中国的棉花生产和销售一直存在差距。中国通过政府储备来调整棉花市场。棉花储存机制作为稳定棉花价格的工具,为纺织厂和棉农提供支持。自15/16年以来,由于每年大量轮换,国家储存棉花库存不足200万吨。19/20年,国家储存棉花轮换配合轮换,常态化轮换为轮换储存,国家储存棉花净轮出量大幅下降。目前,国家正以18600元/吨的目标价格收集和储存。中国将从瑞士进口的300多个集装箱的棉花分批运输至四川德阳,用于国家棉花储备。
中国棉花实行进口配额制度。一般来说,1%关税中的进口配额为89.4万吨,而滑准税由有关部门根据当年棉花市场的供需情况发放。3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前发放了40万吨滑准税配额,均为非国有贸易配额,仅限于加工贸易进口。21/22年棉花进口进展缓慢。截至2月底,21/22年(5-2月)中国共进口棉花136万吨,同比减少75万吨。最近,美国棉花和巴西棉花的装运量逐渐改善。然而,考虑到俄乌冲突对航运的明显影响,后期全球运输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中美新阶段经贸协议尚未签订,年进口量预测保持在200万吨之前。
目前,全国棉花市场资源供应充足。春节假期后,纺织企业库存较低,但整体销售进度仍相对缓慢。终端观望情绪强烈,高价原材料传输不畅。纺纱的即时利润仍然损失超过1000元/吨。纺织企业在补充库存时更加谨慎。当棉花波动下降时,适当补充库存,主要是随时使用和购买。根据调查数据,2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库存总量约540.84万吨,较上月减少14.61万吨,减少2.63%,高于去年同期36.12万吨。工业库存也继续下降。2月份的数量为75.11万吨,较上月底下降2.52万吨。可支配棉花库存为109.45万吨,较上月底下降3.32万吨。
春播即将开始。根据中国棉花协会2月份对2022年棉花种植意向的调查结果,全国棉花种植意向面积为4317.6万亩,同比下降0.2%。从区域上看,新疆意向面积同比增长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意向面积同比下降18.9%和9.6%。受相对收入低、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内地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继续下降。随着气温的逐步上升,新疆棉区的备耕工作相继开展。预计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南疆棉区春灌已基本完成。春耕棉种、地膜、滴灌带等商品价格稳定,但土地流转成本较去年每亩增加400-800元不等,肥料比去年增加120-150元,农药每亩增加30-50元,水费每亩增加30元左右,人工成本每亩增加50元。地方政府积极组织棉农科学备耕,协调农资供应。
截至2月,棉纱进口量为10万吨,环比下降33.33%。纱线库存累计29.35天,环比增长5.31%。棉纱市场交易气氛清淡,交货不佳,外纱市场需求持续低迷。2月份,坯料库存累计35.22天,环比增长3.65%。纺织企业和纺织厂国内纺织市场降温加剧,下游纺织企业新订单表现平平,成品库存持续上升,企业假期停产意愿增强。
同时,面对金三银四时期,纺织企业棉花库存和纺织厂棉纱库存应开始增加,以应对纺织旺季,但今年仍在减少。面对高价棉花,下游企业继续只需购买,随时购买,尽量减少原材料占用的流动性。
目前,纺织企业仍保持刚性采购,下游订单没有明显改善,对皮棉原材料的需求较低。近期防疫形势的升级对国内企业的生产产生了很大影响。纺织厂正在减少生产和负担。目前,织机综合启动负荷不到70%,国内部分地区物流配送不顺畅,产品库存进一步积累,棉纱降价销售数量增加,部分企业亏损扩大。从主要纺织市场的角度来看,许多纺织市场已经关闭或半封闭,市场活动大大降低。严重的疫情导致了当前的利润损失。缺乏订单的纺织企业更糟,经营压力不断增加。与中国相比,随着印度疫情的持续恢复和新疆棉花制裁等因素的影响,备份订单再次转移到东南亚纺织国家,印度下游需求持续强劲。
截至2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为177.89亿美元,环比下降45.12%,其中服装及服装配件出口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