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百度联合发布了《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全球智能革命中,智能交通是制高点。
报告建议,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企业应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已开始在国内部分地区进行商业试点,汽车制造新力量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也普遍推出了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近年来,市场对激光雷达新传感器轨道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激光雷达是一种雷达系统,具有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点。激光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精度高的优点。
目前国内厂商使用激光雷达较多,行业刚刚起步,增长空间大。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3年推出的20多款新车型将配备激光雷达。
2022年被认为是激光雷达批量生产的第一年,成本已进入数千元的价格范围。未来,随着激光雷达渗透率的增加,成本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成本下降后,将进一步促进下游应用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乘用车是激光雷达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使用场景,但不同类型的激光雷达也可用于移动机器人、仓储、物流配送、智能城市等场景。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激光雷达行业规模约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63%;预计到2025年,全国激光雷达行业规模将达到273亿元。
德邦证券认为,随着激光雷达商业化第一年的到来,整体交易量加快,上游供应商和中游激光雷达制造商将显著受益于激光雷达行业的繁荣。
开源证券表示,激光收发元件/芯片是决定激光雷达性能的核心,壁垒最强,激光雷达厂商争相布局;光学元件是中国最容易替代的部分,预计将很快启动。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市场共有14股激光雷达产业链布局。其中,1000亿只市值股只有立信精密股,公司相关业务为OEM;长飞光纤和水晶光电分别布局了光纤激光器件和光学器件业务。
在估值方面,湘油泵较低,该股最新滚动市盈率为15.2倍。
在业绩方面,长光华芯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排名第一,为340.49%。公司是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次新股,预计一季度业绩增长5.5%-58.25%。
此外,立讯精密和腾景科技还预测了一季度业绩,分别实现了25%-30%和11.84%-25%的同比增长。
第一季度预增市场持续。据统计,自上周五盘后,共有18股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测。
从预告类型来看,12股为预增,略增或扭亏,剩余6股为预减,续亏或首亏。
根据预期中值计算,预计7股净利润同比翻倍。易购药品预增率居第一,733.88%;美联新材料增长率为349%;后天,宜大洲和龙软科技的净利润增长超过200%。
功率IDM龙头石兰伟周末预测第一季度业绩,引起市场关注。根据公告,公司预计母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将同比增长8685.5万-1.2亿元,同比增长50%-70%,主要是因为各生产线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产品在汽车、通信、新能源等高门槛市场取得突破,结构不断优化。
自4月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26%,上述18股普遍下跌,平均下跌7.87%,仅ST大洲、卫星化工、西部创业三股上涨。天一上好,药品易购、石兰微、贝特瑞均收回15%以上。
在估值方面,迪安诊断卫星化学最新滚动市盈率较低,均低于16倍。
从机构关注的角度来看,卫星化学和石兰微评级机构众多,分别有31家和20家;此外,北京证券交易所负面领袖贝特瑞也有9家机构参与了公司评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净利润翻倍的同时,石兰微、卫星化工、贝特瑞、派林生物四股一季度仍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其中石兰微年净利润增长21.45倍。虽然东安电力的年度业绩也翻了一番,但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