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21年a股年报季已经结束,但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年报查询函的全面体检仍在进行中。据沪深京交易所网站披露的信息统计,截至5月11日,已有120多家上市公司在5月份收到年报查询函,仅本周就有50多家公司收到年报查询函。目前,今年共有274家上市公司收到了交易所年报查询函,主要包括业绩变化。年报由审计机构出具,计提了大量商誉减值准备、非法担保等财务细节。
此前,5月5日,交易所向荣丰控股发出年报询价函。询价函显示,公司披露的2021年业绩预测显示,2021年营业收入预计为4.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7000万元至1.3亿元。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52亿元,扣除后净利润-1.43亿元。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2021年预期收入与经审计收入金额差异较大的原因和具体差异。
5月8日,博世科因业绩修订被深圳证券交易所询问。根据询价函,4月23日,在业绩预测修正公告中,公司将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预期损失1457.52万元至18790.70万元修正为预期损失4.9万元至5.3万元。4月29日,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审计净利润为51476.83万元。为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相关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项目情况及时调整收入成本,未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导致业绩预测修正的具体原因和合理性。
此外,由于前期业绩预测的大幅修订,一些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年报业绩存在疑问,导致交易所询问。根据巴安水务收到的年度报告调查函,公司4月26日披露的2021年业绩预测修正公告将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预期损失5.7亿元至7.3亿元修正为预期损失12亿元至14亿元。4月28日,巴安水务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审计净利润为13.04亿元。对此,由于公司业务规律没有实质性变化,独立董事刘涛2021年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核销金额过大,难以判断其合理性,放弃相关议案权票,年度报告不能保真;独立董事李建勇和监事陈兴在收到相关议案后无法判断所有相关项目的合理性,因为2021年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减值金额非常大。
除业绩变化外,年度报告由审计机构出具,计提大量商誉减值准备,非法担保和应收账款占总营业收入的高比例,也是交易所发布年度报告查询信的重要原因。
自5月以来,由于审计机构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ST成功、ST东阳、扬子新材料、*ST西发、思创医疗惠等10多家上市公司收到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以ST成功为例,以ST成功为例,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发布了2021年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主要原因是无法判断28家合资企业和22家合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的适当性。为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解释上述合资企业的相关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时间、投资成本、持股比例、多年损益确认金额、减值金额等。
事实上,在今年的年度报告季节,许多上市公司被审计机构发布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2021年年度报告审计快报(第十期),截至2022年4月30日,53家公司已向4805家上市公司发布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4663家公司发布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98家公司发布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家公司发布了负面意见审计报告,43家公司发布了无法表达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大规模商誉减值准备方面,掌曲科技最近收到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年报查询函显示,由于收购动网先锋、上游信息、玩蟹科技、天马时空形成商誉55.95亿元,2020年仅为天马时空提取商誉减值3.30亿元,2021年分别为天马时空、玩蟹科技、上游信息8.37亿元、3.53亿元和1.77亿元。查询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商誉减值测试的具体流程;同时,结合相关子公司近三年的生产经营业绩,补充说明商誉减值迹象的具体时间点,以往年度商誉减值准备是否充分,利润是否通过大规模商誉减值准备进行调整。
此外,一些公司在回复询价信后再次被询问。例如,*ST华盛在发布年报后收到询价信,重点关注2021年购买的天鸡智谷股权与年营业收入之间的数据差距。*ST华盛在延迟回复后,再次发出二次询价信,继续询问海外客户价格波动等细节,以及不同公告中表达差异的原因和合理性。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是信披和合规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可能触发退市条款,这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重大风险。监管机构关注这一点,一方面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退市机制,包括财务指标退市,促进良性市场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