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财经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的政策努力稳定经济系列直播迎来了第三次直播。本次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应对美联储持续加息背景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志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蔡浩。
直播开始时,连平表示,美国最近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是通胀压力的上升。连平表示,除货币因素外,美国本轮通胀压力和供给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贸易战。数据清楚地显示,贸易战导致美国市场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此外,这一因素并没有显著下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持续上升,美国总统拜登最近表示,特朗普可能会在任期内取消部分关税。
二是疫情的影响。2020年以后,市场供应短缺和运输不畅导致物价飙升。目前,这种压力仍然存在,疫情仍将有助于供应商价格的上涨。
第三,乌克兰危机导致能源、粮食和重要工业原料价格上涨,尤其是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粮食价格真正上涨的阶段还没有到来。连平说,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由于乌克兰危机,粮食供应短缺。乌克兰是主要的小麦供应国。由于战争,小麦产量至少收缩了30%,全球粮食供应缺口。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小麦供应也将受到战争、制裁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粮食价格将继续影响全球通胀。
三个方面的外部压力交织在一起,美国不得不迅速改变货币政策。去年年底,美联储多次表示,通货膨胀是一种阶段性现象,但今年3月后,判断完全改变。因为通货膨胀已经明显摆在我们面前,是时候让货币政策采取高压措施了。
连平预计,通货膨胀将推动美联储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加快加息,货币政策将收紧或持续数年。美国经济能负担得起吗?连平指出,在通货膨胀、疫情和货币紧缩的情况下,预计美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或第四季度大幅放缓。一旦经济明显放缓,美联储将难以继续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能否维持收缩是个大问号。
连平指出,即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张,即使能源价格从下半年到明年继续波动,或者明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也很难抑制通货膨胀。
连平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背景特殊,有些类似于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和1979-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是复杂的。由于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危机在短期内无法迅速解决。
根据连平的分析,由于疫情、出口预期放缓和乌克兰危机,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
连平认为,实现今年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最重要的是国内需求。连平强调,由于国际市场问题,我们可以尽可能避免、促进和刺激,但我们最终无法把握。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有四个目标——增长、就业、价格和国际收支。连平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实施方向是稳长和就业。需要支持、配合和协调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支持经济稳定运行。
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在国际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必然受到限制,需要平衡和选择。连平提到,最近的高层会议提到,需要通过总量和结构政策来加强运营。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总量和价格都有影响,具有一石三鸟的功能。
为什么只提总量和结构,只提总量和结构?连平指出,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中美利差的一些领域已经倒挂,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倒挂。在这种情况下,应用价格工具需要特别小心。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更多的银行信贷定价已经通过LPR实施。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存款基准利率工具显然是不合适的。
人民币汇率管理工具的丰富性需要考虑汇率政策。
连平表示,从大理论框架来看,汇率政策也属于货币政策。近期人民币大幅贬值,一方面是因为美元指数大幅走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本身支撑人民币走强的因素在变化。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此外,由于出口压力,今年可能不如去年。这些支持人民币走强的积极因素可能会减弱或打折。
人民币贬值可以接受吗?连平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应能够接受10%以内的贬值。他认为,汇率政策需要考虑传统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合理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贬值有利于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然而,中国不仅是一个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也是一个引进外国投资的大国。贬值不利于资本。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贬值,外国投资可能会流出,国内投资也可能会流出。
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也会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因此,最好保持汇率范围波动,基本稳定,具有一定的弹性。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信心在哪里?根据连平的分析,首先,中国的经济韧性仍然存在,稳定的国际收支顺差也将带来支撑。最近,SDR中人民币的权重增加到12%以上,这也有助于增加央行持有人民币的需求和信心。
连平表示,人民币汇率管理工具箱丰富,包括反周期因素、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央行和商业银行外汇过期交易等。这些工具可以调整供求关系、汇率机制、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成本,以实现汇率调整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干预市场的最后工具。当汇率对经济体造成巨大危害时,我们应该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要内外兼顾,汇率政策要运用好,使人民币汇率在基本稳定范围内波动,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应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当发行防疫专项国债。
在问答环节,蔡浩提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自4月份以来多次表示,这让人想起了保罗·沃尔克,他似乎牺牲了增长来抑制通胀。
蔡浩认为,美国通货膨胀供应水平的原因很重,通过持续加息来抑制通货膨胀是可疑的。美联储能否在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放缓甚至调整加息步骤?
连平回应说,拜登目前的情况与里根完全不同。如果做得不好,经济可能会迅速下滑,甚至不排除衰退。(美联储)很难坚持非常紧张的货币政策。
今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之后,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连平补充说,当然,我们应该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和全球经济运行。
自今年以来,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显然是不够的。财政政策的出台点是什么?
连平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的合作。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和适当数量的社会资本匹配,财政政策的效果可能会降低。接下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的流动性,并真正匹配积极的财政政策所需的力量。
说到房地产,连平指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更多的调整。同时,我们应该坚投机。
至于特别国债,连平认为,与2020年相比,有必要适当发行一些关于抗疫的国债,但数量不一定像2020年那么大。
蔡浩总结说,每次发行大量国债,都会引起市场的关注,因为它需要货币政策的流动性来支持,所以今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需要更加协调保持更高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