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纪以来,世界已经经历了三次粮食危机。2006-2008年、2010-2011年和2020年以来,出现了三次粮食危机。本文主要阐述了前世界粮食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一)粮食危机的表现及原因,从2006年到2008年。
粮食危机的表现:2006年至2008年,农产品普遍价格全球上涨。
产生粮食危机的原因及背景:
极端天气影响产量。2005年至2008年,美国经常出现极端天气、小麦、玉米、大豆产量频繁下降、2006年和2007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2006年和2008年,2006年和200,影响了粮食产量。
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生物燃料的发展推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WTI原油与CRB现货指数的关系高达82%,这与现货食品指数的走势高度相关。
通过两种方式拉动能源价格上涨,推动粮价上涨。
以原油为例,第一种方法是替代效果。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对生物柴油、燃料乙醇、PTA和合成橡胶等替代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菜籽油、豆油、棕桐油、玉米、甘蔗、棉花、橡胶等替代原料的上涨,导致经济作物价格上涨,挤占粮食作物耕地,进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第二种方法是成本效应。原油价格的上涨促使柴油、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进而促进粮食作物价格的上涨。
各国农业贸易政策的变化和市场投机导致粮食价格上涨。一些国家出台贸易政策限制农产品出口,鼓励农产品进口,以应对预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维护本国粮食安全。2007年11月,阿根廷政府将大豆出口税从27.5%提高到35%,小麦出口税从20%提高到28%。
2008年,阿根廷响主要体现在2008年,2008年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从1384万吨下降到559万吨,同比下降60%,出口增幅从2007年的45%下降到-60%,从正向负向负。小麦出口量从965万吨下降到877万吨,同比下降9%。
(二)粮食危机的表现及原因,2010年至2012年。
粮食危机的表现:2010年至2012年,全球农产品普遍价格再次上涨。
产生粮食危机的原因:
极端天气导致大面积粮食产量下降。2011年,美国遭受暴风雪、龙卷风和干旱,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下降;2010年,欧洲遭遇了一场风暴,小麦产量同比下降2%,玉米产量同比下降1%;2012年,印度遭受高温干旱,2011年大米产量增长率从9.7%下降到2012年-0.1%,产量增长率由正转为负。
贸易保护政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保护政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粮价上涨。
2010年8月,俄罗斯禁止小麦出口。受此影响,当年小麦出口量从1856万吨下降到398万吨,同比下降79%。乌克兰政府从2010年10月开始实施粮食出口配额制度,从2011年6月起全面禁止小麦出口,2010年11月15日起全面禁止小麦出口。2010年,乌克兰小麦出口量从去年的934万吨下降到350万吨,同比下降63%。直到2013年,大约9.5万吨。
区域冲突导致粮食产量减少。这一时期的冲突主要是叙利亚内战,叙利亚是西亚的主要粮食生产国。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农业受到影响。国际市场的粮食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这次粮食危机的表现.原因.未来粮价的展望及中国的影响:
1.表现为粮食危机。
全球食品价格继续上涨,小麦价格也随之上涨。根据2020年第一个交易日,CRB食品现货指数在2022年5月达到最高点,最高涨幅为75%。CBOT玉米价格在2022年4月达到最高点,最高涨幅为109%。CBOT小麦价格在2022年3月达到最高点,最高涨幅为134%。2020年2月,CBOT大米价格达到最高点,最高涨幅为71%。小麦价格的上涨明显高于整个食品和玉米。大米价格的上涨。
全球粮食供需处于紧张平衡状态,小麦期末库存和库存销售比率处于三年来的最低水平。
2.产生本轮全球粮食危机的原因。
(1)极端天气: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干旱影响大影响,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干旱影响了粮食产量。
长期持续的拉尼娜现象导致了重要小麦产区的频繁干旱。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发生通常是根据厄尔尼诺指数来衡量的。当厄尔尼诺指数大于或等于+0.5且持续5个月以上时,可以确定厄尔尼诺事件;当厄尔尼诺指数小于或等于-0.5时,可以确定拉尼娜现象。
自2020年8月以来,厄尔尼诺指数只有两个月大于-0.5,而拉尼娜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导致了美国西部和西南部的持续干旱。印度最近几天的持续高温也与拉尼娜的现象密切相关。
干旱导致美国小麦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美国面临着十年来最大的干旱,小麦产量受到威胁。根据USDA数据,截至5月3日,美国约有69%的作物生长区遭受干旱。
在世界范围内,美产和出口国,美麦产量下降对国际粮食市场造成了影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2021年,美国小麦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8%,出口量占全球小麦总出口量的10.9%。尽管USDA预测,美国小麦产量将在2022/2023年上升,但不利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可能高于预期,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出口。
小麦生产受到热浪袭击。122年来,印度迎来了最大的热浪。自2022年3月以来,印度一直遭遇高温。
受高温影响,印度主要小麦产区小麦产量下降。与去年的1.1亿吨小麦产量相比,印度政府预计今年产量将下降10%,这可能会削弱出口。
此外,极端天气导致非洲粮食产量下降,进口需求上升,拉美、加勒比海地区和一些欧亚大陆国家(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叙利亚)推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2)区域冲突:俄乌问题拉大了粮食供应缺口,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粮食生产和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小麦总产量达到1.08亿吨,占世界产量的5.7%,占世界产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出口量为5300万吨,占世界26.1%。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产量占世界玉米产量的4.4%和7%,在国际玉米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变化对全球粮食供需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粮食价格。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粮食价格。一是影响农业生产过程,进而影响粮食产量和出口;二是通过提高化肥价格影响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价格;第三,通过影响粮食供应链提高粮食价格。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农业生产过程。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在春耕季节爆发。劳动力短缺和耕地破坏导致小麦产量下降,进而影响出口。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缺口增加,粮食价格上涨。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通过提高化肥价格来推动小麦成本的上升。俄罗斯和乌克兰对小麦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禁止进口化肥政策以及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的世界能源和化肥供应减少。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化肥禁运政策以及欧美国家的共同制裁导致化肥和能源供应减少,化肥价格上涨,推动小麦成本上升。
化肥成本是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肥价格的上涨将增加粮食生产成本,进而推高粮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