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15时10分,习近平主席乘专列抵达香港西九龙站。
在我们面前,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的旗帜交汇在一起,一片红色的海洋。人们不禁想起25年前香港回归千千万万人挥舞旗帜的不眠之夜。
习近平主席走到中外记者采访区,前一刻沸腾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
“上次来香港已经五个春秋了。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一直关注香港和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一直和香港同胞在一起。”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飞往香港。“香港的发展一直影响着我的心”香江两岸至今回响。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再次来到香港。这是一种祝福,一种支持,也是一种从25周年的新起点规划未来。
云山浩瀚,河水浩瀚。高楼林立,巨轮穿梭,充满活力的希望,也表现出活力的希望,也表现出活力的希望。“一国两制”香江的生动实践和活力。
香港时间答案:
这样的好制度,没有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维多利亚港的香港会展中心就像一只飞翔的海鸟。25年前的午夜,中英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难忘时刻发生在这里,这是前所未有的“一国两制”伟大的实践从这里起航。
与当时的波澜壮阔相比,此刻的温馨祥和蕴含着历史的方向。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开始了当天下午的一系列密集会议。第五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首先走进会议厅。
这是期待已久的时刻,她笑着说:“欢迎主席来香港。”
“我真的很高兴能来。在过去的五年里,它非常非凡。经过风雨,特区政府经受住了考验,香港经受住了考验。从混乱到治理,从治理到繁荣,这样的开始很好。”习近平主席语重心长。
在这里,香港的历史方向标志着浓墨重彩“开端”。
时间记录了香港命运的转折点。在旧中国,香港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时间刻度。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1898年《扩大香港边界条例》……香港的命运飘摇。
1982年金秋,那句话“如果中国不在1997年收回香港,任何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人民解释”,展现了中国面对香港问题和世界的新态度。
“一国两制”香港历史遗留下来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从而进入世界视野。
前人以非凡的勇气探索和突破,后人以坚定的信念实践和发展。习近平主席的话简洁而坚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香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克服了风险和挑战。风雨过后,香港重生,充满活力。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保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良好制度。”
10年前,习近平主席在2012年12月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时任行政长官梁振英时,明确表示:“大家都很关心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后,中央对香港、澳门的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他重申了三个不会改变的问题。首先是中央落实“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的方针不会改变。
五年前,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一锤定音:“中央政府贯彻一国两制政策,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今年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
“今天,我想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香港和澳门的根本利益。它得到了14亿多祖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香港和澳门居民的一致支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这样一个好的制度,没有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这一重要宣言在香港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共鸣。评论层出不穷:“为香港的未来提供了明确的答案。”“中央政府了解香港,了解香港,”
了解香港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香港社会对这次演讲的强烈反响。2019年,香港遭遇了回归祖国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在紧急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以法治推进标本兼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被誉为“安民之基,治港之本”基本法进一步完善,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制度相继实施,香港告别动荡,回到正轨。
听听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庆祝会上的讲话:“基本法保护了权利和自由。香港的法治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19位。高度的法治、市场化和国际化真正推动了一个城市。”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会上的讲话有针对性,态度清晰明了:
“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一国原则越强,两制优势越突出。”
“中央政府充分支持香港长期保持其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巩固其在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地位,保持自由、开放和标准化的商业环境,保持普通法律制度,扩大平稳和方便的国际联系。”这是胸有成竹的自信。
“一国两制”根和本,在“一国”。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对于香港来说,我们应该关心的不是一国两制政策是否会改变,而是如何全面准确地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落实“爱国者治港”,在今天香港治理中处于重要地位。
“牢牢把握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掌握在爱国者手中,是保证香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主席语气铿锵。
“今天早上,我有了新的使命。”这一天,李家超发了他的第一条微博。
庆祝会上,在习近平主席的监誓下,他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庆祝会议后,习近平主席会见李家超时,亲切地对他说,无论是否,无论是否,“一国两制”实践或香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央政府将全力支持你和新的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行政。我们对您和新的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
6月30日,习近平主席与林郑月娥、李家超道别时,时间已晚。殷殷嘱托,拳拳之心,尽显其中。
在香港期间,习近平主席抽出时间前往驻香港部队中环营区,告诉驻香港部队官兵:“香港正处于从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驻香港部队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云收雨住,一缕阳光洒向大海。东方之珠依然浪漫,活力之都比过去好,“一国两制”伟大的实践向前迈进,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脚步也更加坚定从容。
香港在奋斗中的变化:
5.大湾区6万平方公里的香港,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香港
位于新界沙田白石角吐露港沿岸的香港科技园,讲述了香港的奋斗。6月30日晚,习近平主席走进这里。
85岁的陈清泉院士是著名的电动汽车专家。站在习近平主席面前,他谈到科技创新:“我是分秒必争啊!”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活力,让世界赞叹不已。”
习近平主席对2017年给他写信的院士们的感受记忆犹新:“字里行间,充满了科技报国的热情和创业的热情,看完之后很感染。我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关注和支持香港科技事业的发展。”
他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之后,我问了好几次。这次来之前,我问了相关方面,他们说你信中提到的很多问题现在都解决了。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不断深化。”
科技创新,香港赢得未来的关键,也符合国家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