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市场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日期:2022-07-25阅读:259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率降至00%.25个百分点,上缴结存利润9000亿元,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建宏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加大对被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如小微企业,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金融支持……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主体。持续畅通的金融血液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保护田地,四周群山环绕。福泉市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资源丰富。随着绿色发展的加快,这里的磷化工、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已成为发展的新引擎。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变化,当地领先企业川恒化工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游原材料报价持续上涨,下游海外客户无法签收付款,公司资金链极其紧张。”川恒化工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永辉皱眉。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中国建设银行黔南分行派出专门工作组定制融资方案。“与建行澳门分行联动信贷资源和实力,创新跨境融资贷款方式,让企业按最优惠利率获得金融支持。”建设银行黔南州分行公司部门负责人胡绍铃说。

“在不到10个工作日的时间里,我们投入了3000万元的贷款,为公司降低了融资成本,让我们冷静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疫情影响。”何永辉告诉记者,不仅是信贷支持,CCB还通过委托海运货运审计权限和汇率折扣,帮助公司参与国际竞争。

在福泉市,中国建设银行黔南分行组织了一支专门的金融服务队伍,为14家重点磷化工企业对接了46个项目.7亿元,贷款超过5亿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金融管理部门主动出击,全力支持稳定经济增长和市场主体。“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功能,努力服务实体经济,稳定经济市场。”阮健弘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万亿元,同比增长30%.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3万亿元.6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192亿元。与此同时,央行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的改革潜力LPR和5年期以上LPR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分别下降,6月份新发企业贷款利率为4.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16%,比去年同期低34个基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精准滴灌为中小企业解决困难

不仅仅是行业龙头企业受益。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部门共同落实23项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促进服务业困难产业复苏发展,加大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的力度,支持市场主体走出困境。

茶农徐心安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龙乡黄杜村玉禾园农场辛勤耕耘。“受今年疫情影响,大量茶叶滞销,许多茶农资金短缺,两山白茶贷帮我们解决了难题。”徐心安说。

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包容性小额贷款支持工具,按当地法人金融机构包容性小额贷款余额的1%提供激励资金。从第二季度开始,激励资金的比例将从1%提高到2%。在政策工具的指导下,浙江农村商业银行系统管辖范围内的安吉农村商业银行全面加强了对茶叶企业的财政支持。截至6月底,今年已向415名茶叶农民发放“两山白茶贷”1.18亿元,同比增长15亿元.9%。

福建省优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凭借无污染蔬菜的优势,成为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超市蔬菜的核心供应商。在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央分行的指导下,福建海峡银行推出了减少中小企业跨银行转账费用的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每年可以节省近6万元的手续费,真的让我们轻松多了。”公司财务负责人游吉旺说。

近年来,中国继续推动金融体系降低费用,从实体经济中获利。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多个部门出台了12项减费措施。截至今年3月,已为8200多万市场主体减免120多亿元手续费。

“好在有延期还本付息的好政策,帮助我们挺过了这个关口。”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严先生经营着一家从事砂石运输的小微企业,由于是贷款购买的运输船,他每个月都要向银行还款。

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今年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顺德农村商业银行立即为严先生办理了为期三个月的手续,让企业渡过难关。

“贷款速度快,全程线上办,‘工信e贷’及时送我们小微企业雨。”大连伟岸纵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先生说。

“在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难以线下办理贷款。我们与大连信用中心创新研发‘工信电子贷款’产品,通过非接触式远程服务与客户在线对接,依托科技赋能,实现小微企业精准滴灌,积极授信,有效增加信用。”中国工商银行大连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冠初告诉记者。

为克服疫情对金融服务的不利影响,金融部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政府、银行、企业对接活动,帮助银行提高客户获取、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根据企业特点开发动产抵押、质押、信用贷款产品,努力解决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数据显示,在一系列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中国普惠小微贷款今年继续保持“量增,面扩,价降”情况。6月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比各种贷款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信用户数量为5239万户,同比增长36万户。.8%。5月,普惠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9%,5个基点环比下降。

塔吊耸立,机械轰鸣,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这是丽水第一个100亿元的单体投资项目。预计20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1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系统耗煤量约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万吨。

在项目推进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创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在这个工具的支持下,我们立即发放了一笔25年期的碳减排贷款,全力支持项目建设。”据中国农业银行缙云县支行行长郑振科介绍,截至6月底,该项目已投放贷款80%.3亿元。

为了更好地支持高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确指导作用,推出了一些政策工具,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第四季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基础上,推出了三种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支持煤炭清洁和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再贷款”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主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促进普惠养老服务供给的增加,“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主要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和个人,如公路货运企业和货车司机。

“目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已经比较丰富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部门主任邹兰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有利于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实现精准倾斜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效果。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已发放1827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3045亿元,带动碳排放减少6000多万吨。

目前,国内经济复苏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稳定增长措施的加快实施,企业信心和预期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正在加速复苏,为今年下半年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