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7月25日,深圳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期货机构监管通知》(以下简称《证券期货机构监管通知》)“通报”),针对日前深圳某证券营业部员工在网上传播的银行“取不出钱”虚假信息事件要求证券经营机构不断深化政治意识教育,培养健康的执业文化,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共同维护经济社会安全。
时间回到7月14日下午,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在网上迅速流传,其中提到,“华兴银行无法取款”等待负面内容。聊天记录的图片是华兴银行深圳分行网点装修的照片,称为福田荣超商务中心网点。
当晚,广东华兴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驳斥了谣言,称相关信息是恶意谣言,相关照片显示该网点实际上已经搬迁。银行还强调,银行经营管理活动正常,已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将依法追究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第二天,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曝光,显示由于华兴银行虚假言论的传播,深圳分行营业部首席经纪人陈被行政拘留15天。其中提到,陈明知是虚假信息,仍在网上传播相关言论,导致信息在网上大量传播,决定拘留陈15天。
深圳证监会指出,上述事件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受到了公安部门的行政处罚,引起了社交媒体的关注,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反映了个别证券从业人员政治意识薄弱,忽视法律法规,缺乏职业道德,为了进一步加强员工管理,维护行业声誉和形象,证券经营机构应不断深化政治意识教育,培养健康执业文化,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共同维护经济社会安全。
一是有效提高政治地位。各证券经营机构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感,严格落实金融风险防控要求,全力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二是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各证券经营机构应充分认识良好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并将充分认识良好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合规、诚信、专业、稳健”要求落实细致,结合公司发展目标,内外环境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将其精神内涵融入管理全过程,渗透全体员工的言行。
三是全面落实主要责任。各证券经营机构要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完善合规和风险管理,建立员工管理责任制,认真追究违法行为责任,形成务实有效的员工行为管理机制。督促员工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切实维护行业利益和形象,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华兴银行并不是最近唯一一家受到虚假新闻困扰的银行。此前,一位经纪分析师的经纪人“跨界点评”也给南京银行带来了很多麻烦。据媒体后续报道,虽然涉案证券分析师后来公开道歉,但仍被证券公司终止,并受到公安机关处罚。
事实上,作为证券业务板块中最常出口观点的岗位,证券分析师的执业规范一直是监管的重点。
今年3月底,中国证监会在机构监管通知中强调,部分证券分析师、证券投资顾问未遵守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发布研究报告或提供投资建议服务不客观、专业、谨慎,甚至娱乐、粗俗,反映部分证券合规管理不到位,人员控制存在漏洞,部分员工合规意识薄弱,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合规管理和人员控制,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证券分析师、证券投资顾问等从业人员应规范执业行为,加强责任,认真评价对市场的可能影响,自觉维护资本市场秩序。
虽然与分析师相比,其他证券从业者发言不当导致负面舆论的可能性较低,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为此,中国证券协会近年来发布了《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南》等规则,促进“合规、诚信、专业、稳健”嵌入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的文化理念。
6月30日,中国证券协会在公布2021年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价结果时也提到,将重点关注证券公司在贯彻行业文化理念、丰富行业文化实践、建设行业文化示范、促进自律规则形成等方面的参与和成果,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廉洁工作、过度激励、声誉风险事件等问题,充分体现“合规、诚信、专业、稳健”行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