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乌克兰计划本周从黑海港开始粮食运输。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长库布拉科夫7月25日表示,未来两天将制定黑海港农产品运输联合协调中心的内部技术文件,预计将于27日开始运营。
7月23日,敖德萨港遭到袭击。7月2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武装部队打击了乌克兰敖德萨港的军事基础设施,“不会也不应该”根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签署的黑海港口农产品运输相关协议,影响粮食运输。
此前,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实现了农产品的外运“平行协议”。7月22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代表就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从黑海港口运送农产品举行了协议。协议包括:在伊斯坦布尔建立协调中心,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意,任何一方都不会攻击运输农产品的船只。伊斯坦布尔协调中心将指派各方代表共同管理进出港口的船只,包括奥德萨港在内的三个乌克兰港口将开始运输粮食和化肥。
“这一前所未有的协议是世界急需的希望之灯塔。”古特雷斯秘书长(AntónioGuterres)在黑海粮食协议签署仪式上,22日表示,在冲突升级之前,该协议有助于稳定国际粮食价格。
7月22日,土耳其国防部长阿卡尔(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左)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签署协议。
据新华社报道,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长库布拉科夫7月25日表示,乌克兰计划本周从黑海港开始粮食运输,未来两天将制定黑海港农产品运输联合协调中心的内部技术文件,预计将于27日开始运营。库布拉科夫表示,黑海港口的恢复预计将为乌克兰增加10亿美元,每月出口300万吨。
7月22日,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代表就黑海港口农产品运输达成协议。同一天,俄罗斯与联合国签署了一份关于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的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谅解备忘录旨在确保俄罗斯粮食和化肥顺利进入世界市场,消除美国和欧盟在金融、保险和物流领域制造的障碍,争取免除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的限制措施。备忘录有效期为三年。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22日晚在视频讲话中表示,签署协议将解除对乌克兰港口的封锁,乌克兰积压的2000万吨粮食将出口,预计今年收获的粮食也将出售。
当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扰乱了现有的粮食贸易流动时,达成的粮食协议来之不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Guterres)称为“希望的灯塔”。古特雷斯7月22日表示,签署的协议是黑海地区的奥德萨和切尔诺莫斯克补全球粮食供应缺口,减少高粮食价格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指出,关于乌克兰粮食安全运输的协议和俄罗斯与联合国签署的促进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的备忘录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全球粮食安全迈出了关键一步,可以有效促进俄罗斯和乌克兰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扩大全球粮食供应,稳定全球粮食价格,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特别是北非、欧洲等地区的粮食紧张局势。
“如果乌克兰食品和俄罗斯食品、化肥不能保证全球市场供应,那么全球粮食危机就无法解决。”古特雷斯22雷斯称。
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在粮食贸易中的重要性来看,乌克兰是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之一,每年向全球市场供应4500多万吨粮食。乌克兰小麦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11%.6%,大麦为17.5%,黑麦为39.9%,玉米为16.4%,菜籽20%,葵油49.8%,葵粕为60.8%。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总额约占30%。2021年,在发生粮食危机的55个国家中,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进口总量超过10%。
客观地说,尽管7月22日达成的粮食协议承诺确保乌克兰粮食及相关产品安全运输到全球市场,但后续协议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泰期货研究所石油和石油首席分析师石恒宇告诉记者,未来应注意协议的实施,特别是运输能力恢复的速度。他解释说,在物流方面,黑海港口是乌克兰唯一通过国际航运航线的出口。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军事冲突发生后,旧农产品库存的出口几乎停滞,一些只通往乌克兰西部的欧洲国家的汽车运输路线仍在正常流通。该协议的签署将有望促进乌克兰农产品出口的恢复甚至加速。然而,由于乌克兰的航线运营已经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相关航线的货船可能已经转移到其他地区,港口恢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在出口初始运输能力紧张的情况下,不排除相关航线的高运费,导致进口国家实际获得CNF报价仍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石恒宇补充说,随着今年第三季度北半球春播作物供应紧张局势的逐步恢复和收获,全球粮食贸易秩序将逐步恢复正常。
从长远来看,李春顶指出,粮食供应风险的症结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就是说,全球不同的外部冲击压力导致全球粮食分布不均,一些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粮食,以满足国内粮食消费的需求,从而导致饥饿引起的社会动荡。
在这方面,李建议世界各国应继续加强粮食治理与合作,协调和确保粮食贸易的顺利进行,通过援助等手段降低贫困和饥饿的风险,提高粮食的可用性和负担能力,共同抵御外部紧急情况的负面影响。
这一轮全球大宗商品的上涨,包括谷物、油脂等,始于2020年年中。“价格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以及全球央行普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商品本身供给方面的紧张。”史恒宇指出。
自今年2月底以来,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冲突的升级,全球农产品价格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价格在过去三个月有所下降。从宏观影响因素来看,石恒宇表示,今年元旦后,欧美央行主动降低广义货币同比增长率,并在第一季度末开始出台加息等货币紧缩手段,收回流动性。6月,美联储在利率会议上大幅提高了75个基点。受此影响,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迅速大幅下跌。结合历史经验和现状,欧美央行货币政策紧缩方向预计将在年内继续,这将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持续的抑制。
李春鼎还向记者指出,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期货市场投机风险的影响。随着美联储和其他央行退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得到缓解,农产品期货投机减少,从而促进了粮食价格的下跌。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李春鼎表示,此前粮食价格的上涨刺激了所有国家增加粮食供应。此外,北半球迎来了夏季粮食收获,缓解了供应紧张的局面,价格逐渐下跌。同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规划署和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全球粮食治理,促进粮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呼吁各国减少粮食进出口贸易限制措施。相关共识和政策有利于国际粮食价格的下跌。
新时代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告诉记者,乌克兰粮食安全运输协议的签署进一步缓解了粮食供应短缺的风险,粮食和石油的价格遵循了商品的总体趋势“去泡沫化”快速回落过程。
展望未来,王成强指出,极端天气、地理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等因素放大了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前景。从长远来看,大宗商品的可能性很高“熊短牛长”情况。针对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走势,需要关注农产品播种生长季节的天气对总供给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的兴衰对总需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