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业机构投资者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证券公司正在加快机构业务的布局。第一步是优化业务组织体系,调整战略规划,加强各项业务的协调。今年上半年,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证券公司整体业绩面临压力“含机率”券商业绩稳定性较高。
从定义上看,招商证券表示,机构业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投资机构,服务对象为许可证,包括交易、托管、研究、代销等。
“A股市场机构化趋势正在加强。”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战略分析师陈梦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近年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从政策导向的角度来看,未来保险资金、养老金、银行理财等长期资金有望继续增加股权资产配置比例。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扩大,机构业务规模逐渐成为证券公司实现业绩增长的重要起点。
在上述背景下,机构业务也在逐步发展“升级”为证券公司提供新的轨道。许多证券公司建议继续深化财富管理和机构服务“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面对创新业务,国泰君安、天丰证券、光大证券、华林证券等经纪公司调整了组织结构,包括新金融创新总部、机构业务委员会、衍生品部门、升级部门;对于经纪公司来说,组织结构的调整往往与重大业务战略的调整密切相关。
“机构投资者对服务的专业性和全面性有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不少券商开始积极调整内部结构,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开放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投资研究和销售体系,形成机构业务闭环,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服务。”陈梦洁说。
与此同时,7月22日,中SI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正式上市。对此,国泰君安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新琪表示,“CSI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上市将为小盘股指数提供衍生工具,有助于丰富对冲交易策略,带来增量资金,有利于证券机构的业务发展。”
从上半年上市证券公司的业绩预测和快报来看,自营业务收入的急剧下降拖累了许多证券公司的业绩。具体来说,第一季度,41家上市证券公司实现了自营业务收入-21.去年同期为328亿元.19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等机构业务较强的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受市场影响较小。
“机构业务规模大,增速快,空间广,链条长,难度大,价值率高。”招商证券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郑积沙表示,依靠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业务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客户粘性,提高公司整体利润率,在风险控制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稳定利润。
其中,经纪服务机构客户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衍生品和其他创新业务。根据中国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场外衍生品市场存量的初始名义本金规模为20167.全年累计新增84038亿元.01亿元,同比增长766亿元.56%。其中,名义本金规模为10260.全年新增47727亿元67亿元.35亿元,同比增长121.场外期权存量名义本金规模为9906.全年累计新增36310亿元.66亿元,同比增长399亿元.41%。
7月25日晚,国泰君安董事会同意将股权客户需求部升级为一级部门,负责组织国内外衍生品和跨境股权客户需求业务。一年前,国泰君安开始调整组织结构,研究机构业务委员会、交易投资业务委员会合并为机构和交易业务委员会、固定收益外汇商品部、证券衍生品投资部、资产托管部、机构客户部(由销售交易部更名)四个一级部门。
陈梦洁告诉记者,“由于产品结构的特点,股指期权、收益交换等金融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通过与基础金融产品形成资产组合,可以对市场风险形成一定的对冲,从而获得较高的风险回报率。目前,衍生品业务已成为国内证券公司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起点,可以有效提高证券公司资本的使用效率,提高证券行业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目前,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衍生品业务有望继续发展,成为证券业重要的业绩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