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现代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

日期:2022-08-05阅读:297

金融市场主要通过三个功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的形成,根据价格信号实现资本的最佳配置和风险转移。前两者通过证券市场实现,风险转移需要通过期货市场实现。

能否妥善处置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理论上,风险处置方法可以分为非市场化和市场化。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如果担心交通事故的风险,可以改变出行方式,比如乘坐地铁完全规避风险,或者通过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或者谨慎驾驶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预留一些资金来应对事故发生后的费用。这些都是风险处置的非市场化手段,个人可以独立解决,不需要金融市场的力量。我们习惯的车险属于市场化手段:个人未来损失由保险公司赔偿,赔偿金来自保险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风险最终由市场上的许多个人分担。期货市场、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是实现金融风险定价和转移的专用场所和主要工具。

非市场化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企业来说,完全规避风险意味着放弃发展机会,保留长期资金,数额大,难以预测。相比之下,市场化手段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交易将风险定价并分散给愿意承担的主体。从全社会整体利益来看,市场化手段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广的优点,是非市场化风险处置手段的重要补充。从经验和实践来看,经济体的发展往往与期货市场的发展规模成正比,这是合乎逻辑的。

目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突出,俄乌冲突导致石油、天然气等重要原材料供应短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国际商品价格波动显著放大,给我国实体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此时,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应有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实现国内外目标:一是建设国内企业管理风险,稳定价格和收入,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建设全球实体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交易场所,形成中国商品价格,保护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与现货市场合作,共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围绕这两个目标,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努力:

一是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以场内衍生品特别是期权为主要风险管理工具。传统上,企业习惯于使用商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但在实践中,与期权相比,使用商品期货避险有两个缺点:一是资金占用大,主要体现在初始保证金和保证金的增加上。后者不确定性强,容易给现金流不足的企业造成负担,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现金流风险;其次,如果价格变化与预期相反,差异较大,虽然企业可以锁定价格,但仍要承担比不定期保值更高的生产经营成本或利润损失。使用场内期权进行多头套保的企业不存在这两个问题。购买期权的风险仅限于权利基金,后期不担心增加保证金。当市场价格走势与预期相反时,不能行使权利,保留以现货价格买卖、攻击、撤退和防御的权利。此外,现场交易相对公开透明,有规范的交易制度和法律保障,对手违约风险可控。一般来说,简单明了的场内期权交易可以满足大多数企业的套期保值需求。

当然,鼓励更多的企业使用期权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商品期货,也不意味着商品期货不重要。与期权相比,期货市场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流动性更好,成本更低,所以可以结合使用。此外,更多的企业使用期权来对冲风险,这实际上对期货市场的运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期权做市商等企业套期保值的竞争对手需要在头寸建立后立即使用期货套期保值,这就要求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只有期货市场流动性好,期权套期保值成本才会下降,导致企业套期保值成本下降。

二是引导企业采用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提高对衍生品和期货市场的正确认识。传统的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在套期保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期货交易损失和保证金额外计入经营损失,给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造成绩效压力,诱发偏离套期保值初衷的短期盈利行为。一些典型的企业套期保值损失案例的根源。现代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套期保值工具产生的损益和被套期保值项目的价格变化计入同期损益,使套期保值工具产生的损益和被套期保值项目的价格变化计入同期损益,使套期保值工具产生的损益和被套期保值项目的价格变化计入同期损益。“锁定成本或收益水平”应鼓励和倡导经济本质在会计账目中得到动态反映,避免对风险管理部门造成利润评估压力。此外,如果企业使用期权进行长期套期保值,由于最有可能损失即期权利基金,企业也可以考虑将权利基金也可以考虑将权利基金支出计入经营成本,而不是经营损益。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采用套期会计准则,大量中小企业仍遵循传统会计准则,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鼓励高校与生产企业对接,在会计、衍生工具、期货市场微结构等领域开展人员培训和项目合作,帮助企业提高专业技能,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三是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企业对冲审批监控制度。面对企业对冲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不得“谈期色变”,采取“一刀切”武断的做法是把企业关在市场化风险管理的大门之外,得不偿失,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科学客观的做法是完善企业套期保值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多部门协调,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将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全过程纳入监管范围,引导企业合规开展风险管理业务。可以考虑企业向期货公司提交套期项目表,抄送期货市场监控中心。期货公司向交易所申请企业套期保值,经交易所批准,并与企业交易数据一起报送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由后者进行统一验证和过程监控。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套期保值业务有明确的监管责任部门,提高了企业套期保值过程的透明度,及时发现风险点,避免重大损失。

四是完善期货市场微观结构,加强各项制度建设。牢牢把握无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渗透监管,完善大户持仓报告、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库等制度。继续加强监管部门和交易所自身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实施期货市场流动性管理,区分抢占流动性,提供流动性交易行为,分别给予奖惩,努力增加市场报告厚度,提高市场弹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推出更多商品期权产品,培育和扩大专业做市商队伍。及时推出更多人民币定价特殊品种,提高期货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引导当地期货公司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可以预测,随着大宗商品现货人民币结算份额的增加,海外投资者和企业对中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将相应增加。抓住历史难得的机遇,积极承担满足新需求的责任,采取各种措施和基础设施改革,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作为市场风险处置的特殊重要作用,帮助企业稳定成本收益,合理规划生产经营,释放潜在生产力;另一方面,加快国际化,建设全球企业和国际投资者参与的交易场所,形成更多的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