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市场动态 >

创业板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285家

日期:2022-08-24阅读:139

创业板登记制度实施两周年。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顺利实施,首批18家企业敲响了上市钟声。

从增量到股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声音。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推进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是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两年来,随着注册制度改革和相关制度建设的有序推进,创业板进入新阶段,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以服务“创新”为锚,创业板上市公司1175家,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市值占73%。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形成了集群发展优势。

以构建“生态”为核心,创业板建立了符合创新企业要求的再融资、并购和股权激励体系,努力建设上市公司创新增长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上市帮助大量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打造“优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巩固创业板注册制度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度改革为新起点,努力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级交易所。

坚持服务创新发展的初衷

2009年10月30日,承载服务创新使命的创业板起航。更好地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和优质经济发展。创业板成立之初,市场就有了期待。

2020年8月24日,见证改革开放的深圳“十里长街”深南大道旁,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钟声逐渐响起。随着18家上市公司的集体上市,创业板注册制度正式实施。

进入注册制时代的创业板,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接受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

截至2022年8月23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175家,总市值已超过12万亿元,累计累计,IPO融资近7665亿元,再融资近9546亿元,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市值占73%。创业板已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聚集地。

创业板积极服务于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个领域,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司形成了集群发展优势。

在新材料行业方面,创业板上市新材料企业110家,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涵盖锂电池新材料、碳纤维、先进半导体材料、金属靶材、稀土功能材料等细分领域。2019年至2021年,创业板新材料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1.71%,13.86%,39.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86%.20%。

其中,作为中国第一家实施碳纤维定位的企业,光威复合材料成功突破了高模量碳纤维制备的许多关键技术;新洲邦在国内动力电池电解质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其独立设计和合成的电解质关键添加剂系列产品打破了国际专利障碍。创业板新材料企业技术不断更新突破,推动产业向先进方向发展,为中国信息、制造、国防、军工等产业带来革命性进展。

看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是创业板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创业板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285家,总市值近2家.41万亿元,覆盖信息网络、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兴软件和新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数字经济等细分企业。在细分行业-通信中,创业板聚集了行业40%以上的上市公司,涵盖了从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到实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包括物联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云计算等细分行业。

深圳创业投资董事长倪泽旺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自创业板注册制度试点以来,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各方反响良好。创业板注册制度的成功实施,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下一个城市。

数据显示,在创业板市值前20名的公司中,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业等绿色低碳、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公司数量排名第一,共有12家。宁德时代作为一家新经济企业,在a股市值中排名第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引领行业不断创新,也凸显了中国新经济崛起的本色。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创业板的创新发展。”贝达药业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吴飞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

贝达制药公司是创业板上的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其主要产品凯美纳是中国第一家独立开发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截至目前,贝达制药公司已上市产品3种,晚期临床研究或上市申请药品5种,研究项目40多个。

依托创业板,贝达药业稳步发展。吴飞介绍,创业板充分匹配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定位,了解和满足企业发展各阶段的融资需求;创业板为企业提供了积极的资本市场平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形象;创业板具有创新服务精神,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和监管政策,有效解决企业困难,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建好“生态雨林”,是培育新经济树苗的关键。这是贝达药业案例的启发。

记者了解到,在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创业板建立了创新企业再融资、并购和股权激励制度,努力建设上市公司创新成长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大量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上市,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完善退市制度,加强退市监督,促进形成“进退有序,优胜劣汰”良性趋势。

自2009年开板以来,创业板分别实现收入,净利润年平均增长14.38%,12.总资产、净资产每年平均增长22%.89%,21.49%。多家公司上市后实现业绩,市值“翻番”其中,25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0倍以上,13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了20倍以上。目前,市值100亿~500亿元的有194家,占17%;市值超过500亿元的有33家,占3%。排名前20的公司平均市值超过2000亿元。

在良好的基本面支撑下,龙头企业的市值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上市后,73家龙头企业市值翻了一番,13家企业市值增长了20倍以上,40家企业市值增长了10倍以上,60家企业市值增长了5倍以上。其中,自上市以来,亿威锂能市值增长了近50倍,其次是天华超净、领先智能,分别增长了49倍、46倍,爱尔眼科和阳光电源增长了30多倍。自2018年上市以来,宁德时代市值增长了16倍,增长显著。

高强度的R&D投资不断为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自2009年成立以来,创业板公司总R&D投资6350亿元,板块公司整体R&D强度不断增加。2021年,创业板公司平均R&D支出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近30%。2019年,2020年,2021年,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分别为6.75%,6.93%,7.21%,比例持续上升。此外,创业板公司拥有16万多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拥有近150项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其中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新旺达、中集车辆等创新标杆企业众多。

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兵评价,一般来说,在注册制度下,创业板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审计标准更加透明,审计时效更加可预测,监管服务更加精细化,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优质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