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日本央行委员Nakagawa他说,日本产品的销售价格没有原材料快,此外,日本能源、食品和工业产品的价格将继续上涨。原材料的上涨仍在继续,日本的中小企业也受到了影响。
据日本信用调查机构帝国数据银行统计,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日本企业“高物价破产”共有558例,其中2022年1月至7月达到116例,仅7月单月就有31例,同比增长828例.4%。而因“高物价破产”约80%的企业是负债不足5亿日元的中小企业。
帝国数据银行的分析指出,“高物价破产”指原油、燃料、原材料等“购买价格上涨”在客户压力的推动下,企业无法顺利转移成本,导致成本出现“涨价难”这种现象,无法维持收入,最终破产。分析预测,由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高,“高物价破产”这种现象还会继续。
事实上,日本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远远超过高价格。目前,日元兑美元汇率仍较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不仅如此,8月初,日本今年提高了最低时薪,这将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主任丁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破产的企业数据来看,数量并不多。但它们确实受到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支持大型企业加工的中小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处于劣势地位。在经济低迷时期,这部分依赖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在日本,大量的中小企业都处于自己寻找市场的环境中。”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与大型企业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相比,独立竞争、寻找生存订单的中小企业更加困难。一些中小企业仍然陷入无法转移成本的困境。
尽管面临“高物价破产”危机,但日本中小型制造企业仍坚持降低成本,这部分企业的生存状况备受关注。据报道,制造业增加值占日本GDP比例为20%,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日本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丁可告诉记者,日本制造中小企业主要分为两类:“首先,相对较大的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一起转移到海外;其次,那些留在中国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成为专业新企业,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另一部分专注于国内市场,缺乏技术优势。”
“目前,在日本,生活条件较好的是具有技术优势和技术应用场景的专业新企业,而没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由于国际化水平低、市场份额有限,前景相对暗淡。”丁可告诉记者,尽管那部分,“专精特新”中小制造企业具有技术优势,但仍不敢打价格战,因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难以与大企业竞争。
留在日本的中小制造企业略显被动,但即使是大企业生产链上的企业也不一定占优势。
丁可认为,过去与大企业合作的中小企业更擅长磨合技术,即制造整体产品的能力。但问题是,这些企业无法模式化和标准化核心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许多产品的制造业已经从磨合转向模块化技术,不再需要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市场反应更快、成本优势更强的企业更具优势。“这影响了许多日本中小企业,体现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上(ICT)行业、新能源汽车制造及家电等领域。”
以日本汽车工业为例,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汽车公司在东南亚布局了大量产能。据报道,日本汽车公司30%的零部件来自东南亚国家供应商。此外,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数据显示,越南是日本最大的线束进口来源,2020年约占40%。
当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时,日本制造业的发展也在放缓。
据标普全球(S&PGlobal)发布的日本PMI数据,日本8月份制造业PMI51,低于7月的52.1、是去年1月以来最慢的扩张速度。
对此,上述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学家告诉记者,日本制造业订单短期下降主要是疫情因素造成的,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商品价格飙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疫情继续与俄乌冲突,预计日本将有更多中小企业倒闭。
“目前,外商环境恶化的问题不会很快得到解决,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日本国内结构失衡的问题。”孙立坚告诉记者,那些在大企业生产链上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在海外寻找订单来获得发展机会,但那些只能留在日本的中小企业将相对困难。
日本某机构表示,随着欧洲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的上升,以及下半年日本政府反周期调控政策的逐步退出,被推迟的中小企业破产风险可能会逐渐暴露。
一方面,环境不利,另一方面,日本制造业仍面临竞争力下降的问题。2020年7月,联合国工业开发机构(UNIDO)根据2018年指标,公布了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指标(CIP)2020年日本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五,但前一年排名第三。
孙立坚认为,日本制造业能力下降的原因源于中国老龄化问题。“事实上,日本的老一辈人仍然坚持工匠精神。在半导体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许多日本中小型制造企业都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但这些中小企业的数量并不多。由于中国老年人和儿童的问题,该行业没有继承者,加上创新能力无法跟上,日本目前正面临着聪明的女没有米饭很难做饭的问题。”孙立坚告诉记者。
以资源为例,孙立坚认为,由于日本的创新基本上停留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向社会转变,大多数缺乏技术的日本中小企业仍然严重依赖外部环境,受到能源稀缺的严重影响。孙立坚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的关键取决于岸田政府是否能依靠岸田经济学重建日本的供应链。与此同时,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轨道上,日本也面临着中国和韩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今年5月,日本政府制定了2022年版的《制造业白皮书》,称有必要加强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此外,日本政府还实施了可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日本央行希望通过金融市场分配收入,以补贴中小企业。但问题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不在金融市场上。由于缺乏创新和金融竞争力,日本中小企业竞争力下降,地位非常弱。”孙立坚补充道。
谈到日本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丁可认为关键取决于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分工模式中的定位。他认为,日本应该与中国、韩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推动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此外,日本还必须加强对外部劳动力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