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中国许多地区甚至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地区都出现了持续的高温或高温干旱天气。同时,由于降雨较多,中国东北部分玉米产区也发生了洪涝灾害。此时,中国重要的口粮和饲料粮“双料作物”-新季玉米产量如何特别值得关注。
天津玉米贸易商刘娜告诉记者,为了了解春玉米和麦茬玉米的生长情况,她还特别打电话给河南省南阳市的家乡,让他们必须去田间打开玉米棒,看看种子的结果。根据家庭反馈分析,由于南阳早期干旱天气的影响,不能浇水的田间玉米棒确实种子较少,包括早期种植的春玉米。此外,根据她与安徽省一些粮油供应商的沟通,安徽亳州、淮北、萧县、涡阳县也存在一些玉米棒种子少或无种子的现象,受到早期高温雨天气的损害。
“河南平顶山、南阳、驻马店等地的部分坡地和丘陵地区,由于缺水,玉米枯萎或棒子不结籽。”河南金五谷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彦军告诉记者,实地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早期高温少雨主要不利于玉米授粉,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江西九江经营玉米贸易多年的王华经理告诉记者,从目前玉米价格走强的主要原因分析来看,市场对新季玉米产量的重新估计确实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能决定玉米价格的长期走势。究其原因,我国玉米重要产区集中在北方。早期全国高温天气对主产区玉米生长没有太大损害,东北部很多地区也出现多雨天气。同时,放眼世界,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也与美国玉米的上涨有很大关系。比如受产区干旱天气的推动,美欧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但目前当地天气条件已经开始好转。
据记者了解,8月底前,我国、美国、德国、巴基斯坦等农业产区出现不良天气,其中高温、少雨、干旱让人们对美国和欧洲的粮食产量充满担忧。有机构甚至表示,由于极度干旱和缺水,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作物受到了比预期更严重的破坏,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因干旱减少了8%的水稻面积,这促使该国相关机构考虑出台限制碎米出口的措施。
虽然早期的高温少雨天气给新季的玉米产量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帮助提高玉米价格,但从目前我国和美欧重要农业区的天气变化分析,生产区的天气条件不断改善,作物生长状况也在改善。
根据国内气象部门的信息,随着冷空气的不断增加和南下,我国许多地区的降雨天气不断增加,其中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已经结束,河南、山东、河北等主要玉米产区也出现了多次降雨,玉米生长趋于正常。此外,早期严重干旱的长江流域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温和降雨天气。
河南省濮阳县粮油小贩杨纪周告诉记者,河南北部也有一些田地出现了玉米棒结籽少的现象,但不会对玉米总产量产生太大影响。从目前大田玉米的生长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较好。由于距离玉米收获还有一个多月,当地玉米的单一产量和总产量估计仍相对乐观。
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我国新季玉米播种面积等数据,今年我国春夏玉米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特别是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新疆等地玉米播种面积仍稳步上升,这些地区的天气自玉米播种以来一直相对较好。因此,虽然江西、江苏、四川等地由于干旱导致玉米产量下降,但由于比例相对较小,最终不会对我国新季玉米总产量造成太大损害。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干旱天气对我国南方水稻产量的损害不容忽视,这将主要体现在中晚水稻上。据了解,今年我国新季早稻收获颇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今年我国早稻播种面积稳步增略有下降,早稻产量实现增长。根据10省(区)早稻实际切割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早稻总产量为2812.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103万吨.6万吨,增长0.4%。
“从目前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虽然国内玉米产量不足的格局依然存在,但玉米及替代品市场的供应非常充足。”王华告诉记者,虽然许多业内人士预计明年中国玉米和替代品供应市场将会下降,但他对玉米价格并不乐观。原因是未来对玉米市场的需求并不好。首先,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自高位下跌将降低进口玉米和替代品的成本。其次,国内外市场对不良天气的炒作已经结束,玉米价格的天气上涨将被挤出。第三,明年小麦替代玉米的数量将再次下降,但库存大量,相关机构预计明年将继续定向拍卖。此外,从我国进口玉米、高粱、大麦的发展趋势分析,实现了进口国的多元化、进口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