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深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络汽车管理条例》后,另一个国内城市在推动自主驾驶产业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9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加快智能网络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该计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国内领先的智能网络汽车创新发展体系将初步完成。工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有联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的70%以上,自动驾驶功能高(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下商业应用。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络信息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为智能网络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指导。
根据战略规划,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工业生态、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将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主驾驶的智能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实现高度自主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的市场应用。
上海发布的计划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上述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在这方面,该计划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建立中国领先的智能网络汽车创新发展体系。工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有联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的70%以上,自动驾驶功能高(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下商业应用。
在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2025年,上海将努力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实现核心设备的独立配套设施。大规模、多场景、高水平、多模型应用已初具规模,智能交通生态加速整合。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实现重点区域覆盖,基本满足道路协调、智能交通、智能旅游应用的需要。规则、标准、监管体系取得突破和优化,基本完善智能网络汽车管理体系。
围绕上述目标,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明确了责任单位。
具体来说,这七项任务涵盖了智能网络汽车技术突破、终端布局、生态培育、发展空间布局、新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环境建设等领域,包括上海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发展改革委员会、上海科技委员会、上海市场监督局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中,特别提到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港口高级自动驾驶示范区,支持港口、全场景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应用,探索建立智能网络汽车产品准入系统,促进自动驾驶示范区生产、销售、登记。鼓励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路段行驶,探索商业运营服务。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车辆有望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在多场景中的应用将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
此外,该计划还提出,将为智能网络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五项保障,特别是深化长三角地区智能网络汽车测试互信互认,加强平台合作,共同定义信号灯技术标准,促进信号灯数据发布,支持道路协同应用,促进区域、城市智能网络汽车大规模、综合应用和商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