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月以来,国际出口集装箱运费迅速下降
1.8月份集装箱运费迅速下降,近一周美西航线下降20%
上海航运交易所两大运价指数运费下降约20%。未来上期上市的集装箱运价期货将由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SCFIS9月5日(上海集装箱运价结算指数)为目标,SCFIS美西航线2636.33点,环比下降1663点.0%。9月2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典型航线运费也明显下降,上海至欧洲的运费为4252美元/TEU,环比下降4.2%;上海至美西3959美元/FEU,环比下降22.9%。8月份上海-东南亚航线跌幅40%,目前跌至600美元/TEU以下。
货代端FBX美西航线的运费每周下降近30%。波罗的海航交易所发布的FBX指数主要反映货代运价的变化,因此波动性更大,对终端需求的变化更加敏感。9月2日,上海-美西航线运费下降,中欧航线运价8100美元/FEU,周内下跌1800美元,下跌1800美元.4%;上海-美西港口运价3886美元/FEU,周内下跌1510美元,下跌28美元.1%;美东航线运费降至7300美元/$FEU,环比下降19.5%。
2.运费旺季不旺,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已回吐
与峰值相比,美西航线和欧洲航线运费下降了50%以上。目前,美西航线运费较高。SCFI2020年底,中美西航线运费相当于4000美元/美元/FEU以下,比运费高峰下降51%,同比下降37%;欧洲航线运费相当于2021年第二季度的水平,较高峰下降45%,同比下降43%。货运代理运费FBX中美西航线运费相当于2021年初,较峰值下降81%;欧洲航线运费相当于2021年第二季度,较峰值下降47%。.8月是集装箱航运的传统旺季,是交易员和零售商补充圣诞需求的重要时刻,但今年整体呈现出旺季反跌的特点。
二.需求端:出口高韧性或已开始扭转
1.8月份,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8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同步变化。今年8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7倍.1%,环比下降9%.9个百分点明显低于预期。自2020年5月以来,中国外贸增长的高韧性势头被打破。从高频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数据走势来看,8月份典型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同比放缓,提前表明外贸需求疲软。据交通部统计,8月份我国重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值达到75万TEU,环比7月下滑2.8%;根据中国港口协会十度数据,8月8日集装箱港外贸吞吐量仅同比增长0%.1%,环比增速放缓14%.4个百分点。实物端和出口端金额的变化趋势可以相互确认。
2.欧美饱受高通胀困扰,高库存抑制进口需求
欧美进口需求明显放缓。8月份。JacksonHole会上,美联储鹰派表示,短期内控制通胀仍是美国经济的首要任务,对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欧元区8月份通胀指数再创新高,后续进口需求韧性值得怀疑。沃尔玛等零售商的高库存将抑制进口需求。调查显示,义乌8月份承接订单压力较大,9月份形势不容乐观。
3.周边国家出口数据放缓
8月份韩国出口增速继续放缓。8月份韩国出口同比增速仅为6个.6%环比7月增速下降2%.6个百分点,中旬以来增速逐渐放缓。再加上韩元对美元贬值幅度较大,可见实物量出口压力相对较大。越南8月份出口仍保持高增长率,达到27点.4%,一方面,货币计价因素提高了实际增长率,另一方面,去年同期越南出口受疫情影响下降,从而提高了8月份的整体增长率。
4.我国出口高频数据表现不佳
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仍低于荣枯分界线。从前瞻性指标来看,8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国家统计局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表现不如新订单指数分项,仅收于48.1.虽然边际走强,但仍低于荣枯分界线。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位波动,表明外需走弱压力加大。
8月份,人民币汇率贬值至2年来最低。在美元强劲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8月份,美元对人民币的平均中间价为6.8869是2020年9月以来最低的。9月5日,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扭转汇率快速贬值的趋势。如果人民币单边快速贬值,原有的采购需求可能会进一步推迟。同时,定价因素也可能进一步降低出口增长率。8月份,人民币计价出口增速达到11.8%高于美元计价4%.7个百分点。
5.8月份,航运公司向欧美集装箱运量的总合同比下降2月2日.1%
美西航线运量加速向美东转移,总量下降11.5%。2022年8月,由于美西港口受到劳动谈判的影响,航运公司提前将船舶安排到美东港口。因此,从亚洲到美美东的航线运量同比下降9%.9%和12.1%加速了美西航线运费的下降。8月全月,亚美航线总运量下降1%。.5%。
从亚洲到欧洲的运量在8月份下降.9%。2022年8月,亚洲向北欧地区的运量同比下降6%.虽然地中海地区需求相对强劲,同比增长4%,.4%,但亚洲向欧洲的总运量仍下降2%.9%。欧洲终端消费需求疲软更加确定。
三.供给侧:减少港口拥堵的影响,减少减速和闲置能力,减少边际供应
1.2022年运力仍将保持较低增长率
2023年以后,现有手持订单进入集中交付期。2022年8月,集装箱船队规模增速为3.7%,增速仍相对正常。目前,船舶手持订单占27%。.9%,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大部分船舶订单自2020年12月以来发布,2023年以后将实现运力规模的快速增长。今年运力快速增长的压力相对有限。
2.集装箱船闲置比例逆季节性上升
2022年集装箱船舶闲置比例明显高于2020年和2021年同期。目前,集装箱船舶闲置比例接近5%,自今年第三季度以来逆季节性上升。与2020年的趋势完全相反,也明显高于2021年闲置船舶的比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航运联盟对需求端的判断较弱,通过积极的能力管理来调整供应,以抑制运费下降的速度。
3.8月以来,集装箱船舶明显减速
大型集装箱船的速度接近2020年上半年的水平。与2020年和2021年8月集装箱船不同,自今年8月以来,集装箱船的速度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的速度趋势有所不同。降低船舶速度可以进一步减少能力供应,但也反映了船东信心的减弱。2020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受到疫情发酵的影响,低速徘徊。8月底,大型集装箱船的速度接近2020年上半年的部分时间。
4.港口拥堵区域分化,但市场支撑放缓
美国东部港口拥堵整体反弹,美国西部港口拥堵有所缓解。港口拥堵仍困扰着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由于航运联盟预计美国和西方劳动力谈判将对港口效率产生影响,航线将提前布局到美国东部。今年,美国东部港口的拥堵冲击正在上升,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美国和西部港口外的船队整体冲击下降,拥堵对市场的影响整体减弱。
受港口罢工影响,欧洲港口拥堵冲击上升。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德国汉堡港工人罢工。.今年8月,英国菲利克斯托港工人罢工加剧了供应链紧张局势,主要集装箱港外船队的规模上升。莱茵河的低水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装箱船舶的疏浚。目前,鹿特丹港和汉堡港的集装箱船规模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自第二季度以来,我国港口拥堵普遍缓解,接近季节性平均水平。第二季度受国内疫情影响,我国港外集装箱船舶总体规模较高。自7月以来,港口拥堵的下行趋势更加明显,目前已降至季节性平均水平,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