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更关注香港和美国。今年5月,蔚来选择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新交所”)通过介绍上市,拓宽了其他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路径。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公司,特别是中国企业在新交易所上市,新交易所不断创新,为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融资计划,如去年推出的融资计划SPAC框架,并将上市审计流程缩短到4~6周。
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还出台了鼓励企业在新交易所上市的政策,最高可获得200万新元(约1000万元)的补贴。
目前,新交易所上市公司近700家,其中近40%来自海外;总市值约7000亿美元,大中华区上市公司总市值1400亿美元,占20%。在募集资金方面,新交易所上市公司近10年发行债券募集资金超过1.4万亿美元。
近日,记者采访了新证券交易所董事总经理、中国主席陈青。她说,新证券交易所非常重视中国业务,未来中国业务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跨市场互联;二是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设计支持跨市场资本流动,充分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三是支持中国企业投融资需求、国际化和东南亚发展战略。
记者: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中国企业在新交易所上市的比例和行业分布吗?
陈青:目前,新交易所近700家上市公司中,有20%来自大中华区。新加坡的资本市场不仅熟悉中国企业,而且欢迎中国企业。目前,新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在工业制造业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材料、食品和饮料行业。此外,新交易所也是亚洲领先的债券上市场所,其中15%来自大中华地区。
记者:未来新交易所是否会加大力度,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或措施,吸引中国公司到新交易所上市?
陈青:新证券交易所是一种非常市场化的运营模式,我们将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除了政策外,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国际平台建设、高市场运营和多元化生态环境建设,吸引中国公司在新加坡上市。
近年来,东南亚独角兽企业也在新交易所上市,如典型的例子Nanofilm,iFast等等。这些新经济企业可以与中国公司达成协同效应。协作不仅体现在流动性上,也体现在业务和战略发展上。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还出台了资本市场津贴政策(GEMS)鼓励企业到新交易所上市,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新元的补贴。IPO此外,第二上市,SPAC,REITs商业信托也被纳入补贴范围。
记者:近年来,新交易所与中国证券市场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青:我们相信,全球证券和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是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与多个区域和全球交易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市场创新,扩大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证券和固定收益在内的各种资产的全球分布,促进跨境双边资本流动和新兴公司融资。
例如,我们目前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建立双边ETF连接中国和新加坡ETF发行人可以使用跨境资本。此外,我们还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家子公司合作,扩大我国数据市场分销网络,分发新证券交易所的证券数据,加强我国资本市场的联系。
通过其市场数据子公司,我们的子公司波罗场数据子公司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讨论了航运衍生品研发的合作。双方将共同研究和开发波罗的海巴拿马航运指数(BPI)为了结算目标期货合约,这将为中国航运公司提供新的运费风险管理工具。
记者:请介绍新交易所未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大中华区。
陈青:新交易所致力于充分发挥新加坡在东南亚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和市场深度,建立跨市场互联互通,通过多元化资产平台一站式支持市场参与者的投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
未来,新交易所的中国业务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跨市场互联,加快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的国际发展,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二是支持跨市场资本流动,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设计,充分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协助金融中介申请会员、设立机构,增强新加坡市场的流动性;三是支持中国企业的投融资需求,特别是通过新交易所上市、国际化和东南亚发展战略。
记者:到目前为止,新交易所的上市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能分析原因吗?
陈青:截至2022年7月,今年已有12家企业在新交易所上市,总募集资金5.72亿新元(约28.6亿元)。一方面,由于新交易所不断创新,提供适合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计划,上市业务表现优异,去年领先SPAC框架,现在已经迎来了VERTEX,PEGASUSASIA和NOVO三家SPAC公司上市;另一方面,新证券交易所二次上市框架高效,审计流程缩短至4~6周,企业连续上市义务少,受到企业欢迎。例如,最近上市的威来汽车和胜酒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记者:从股票交易活动的角度来看,新交易所整体不如香港交易所好。新加坡未来是否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股市活动和融资能力?
陈青:我们关注市值在5亿~50亿新元(人民币25亿~250亿元)范围内的企业在新加坡流动性良好。该范围内的企业在新证券交易所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市值约50亿新元(约250亿元)的企业进入该指数的机会高于其他市场。当企业估值接近80亿新元(约400亿元)时,可进入海峡时报指数,获得更多被动基金的关注,有效提高整体流动性。
与此同时,新加坡在资本流入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全球资金在新加坡聚集。目前,新加坡管理资产4万亿新元(2.9万亿美元),年增长率15.7%。76%的管理资产来自海外。这些新基金中的一些必须按照监管要求在新加坡当地市场投资一定比例,因此非常关注高质量的投资目标。我们希望为多元化交易者提供一个更有效的参与平台。可以预见,新加坡股市的流动性和活跃度会越来越好。
第一个专注于中国的推出
ESG债券数据平台
记者:据报道,新交易所正在开发第一个专注于中国的新交易所ESG债券数据平台,能介绍一下这个平台吗?
陈青:中国可持续发展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顺应这一趋势,获取债券框架、分配和影响报告的综合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和淡马锡控股的合资企业Marketnode,名为与中诚信绿金合作GreennodeRMB国内绿色债券数据平台利用国际债券市场的最佳实践报告方法,为海外债券投资者提供中英文信息。
截至2022年8月中旬,GreennodeRMB该平台覆盖266只债券和162家发行人。
记者:截至目前,新交易所已发行多少国际公司?ESG债券?大中华区债券发行人的比例是多少?
陈庆:到目前为止,新交易所上市的国际交易ESG债券近350只,总融资额1950亿新元(约9750亿元),其中近20%ESG债券发行人来自大中华区。新交易所是亚太地区。ESG债券首选上市地,市场份额超过50%,新交所欢迎更多大中华区发行人上市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