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1.大连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从图1.2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7年,11月至1月玉米期货价格基本上处于上涨状态,4月至7月期货价格处于下跌状态,主要原因是饲料需求处于淡季。随着我国玉米基本面逐渐紧张,2009年市场趋势发生显著变化,从10月至2月玉米期货价格基本上上上涨,时间跨度明显放宽,4月至6月下调整,7月改变前几年弱势市场,期货价格开始上涨,玉米需求大幅增加,基本面,7月至9月玉米整体保持强劲趋势。
2.CBOT玉米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一般来说,美国玉米海湾港口的现货价格是每年9月.10月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月上涨,每年5月达到最高价,然后开始下跌。伊利诺斯州中部的现货价格与海湾基本相同,每年9月.10月底后,开始上涨,5月左右达到最高价格,然后开始下跌。结合玉米的生长期,在玉米收获期间,玉米现货价格处于最低水平,每年玉米播种季节玉米价格处于最高水平。
二。大豆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中国大豆期货自上市以来已有17年。从下图大豆期货上市以来的月线图可以看出,大豆期货价格波动较大,17年来经历了4次大幅上涨和3次大幅下跌。在每一个大趋势中,也有很多小的波动,表现出一些季节性的特点。下面本文将对连豆的季节性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1.不同的大豆生长阶段导致季节性波动
首先,从大豆种植的季节性规律来看,中国和美国在北半球的纬度相似,大豆的生长周期几乎相同。一般在5月份.6月份开始播种,7月初开花,7月底结荚,8月下旬落叶,9月份大豆基本完成饱荚阶段,进入收获期。由于大豆生长的周期性特点,不同月份大豆的供应和消费也有很大差异,使大豆期货价格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每年10月,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产生季节性供应高峰,使价格达到新低。事实上,美国9月份的新年大豆产量几乎已经基本确定,期货市场可能会提前到达谷底。然而,由于对新大豆商业需求或早期破坏性霜冻的担忧,直到10月底才出现大幅跳水。
从10月到次年2月,价格稳步上涨,主要是由于供应压力的逐渐减缓和消费的稳步增长。从10月到春节,大豆价格经历了一个稳步上涨的阶段。在此期间,南美大豆还不成熟,大豆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北半球刚刚购买的大豆和库存。随着库存的减少,大豆价格也逐渐上涨,特别是在2月份,由于春节,价格加速上涨。
2月至6月是价格高峰平台期。2月至6月,北半球大豆逐渐消耗。虽然南美大豆的收获从3月下旬开始,但集中上市时间为5月,加上海运时间为6月至7月。此外,这一时期也是大豆的高消费期,因此价格一直处于高位。
7月份相对较低,因为随着南美大豆的到来,7月份大豆价格的实际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夏季的到来,棕榈油开始出现消费高峰,豆油的替代作用开始出现,从而抑制了大豆的需求。
在供应方面,北半球大豆集中半球大豆集中上市供应期对市场影响较大,南美大豆上市对价格影响较小,分别对应10月和7月的两个低点,10月的低点较低;新豆上市前是供应相对短缺期,分别对应9月和5月的相对高点,5月的高点较高。
因此,如果从消费季节性判断月价的强弱,3.5.7月相对1.9.11相对较强,
大豆作物从播种到9月收获,经过近半年的时间,作为一种农作物,在大豆播种和生长过程中,天气条件也会对大豆作物产生重要影响,基金经常利用天气因素炒作,导致大豆价格表现出季节性波动的特点。
全球大豆价格的定价权在美国市场,因此大豆市场的季节性涨跌与国际大基金的推广密切相关,更深层次与美国大豆市场的利益密切相关。美国大豆生长期为5月至9月,大豆销售期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为了保证美国豆农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大豆,美国大型粮商和各类基金在新豆上市时往往会在期货市场制作大豆,促进大豆期货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预期作物年减产的情况下,基金的炒作往往导致大豆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但4月份大豆销售完毕后,基金将平仓。即使在7月和8月大豆生长的关键时刻,也会趁机发布各种消息打压期货价格,卖空大豆,导致第三季度期货价格大幅下跌。
3.连豆和美豆的季节性波动特征相同
三。油价季节性波动规律
1.豆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6.7.8月,南美大豆集中在香港,国内菜籽收获并开始集中上市,棕榈油消费需求逐渐上升。植物油之间的相互替代将导致国内大豆油价格的回调。9月至10月,国内大豆收获,收获后几个月是大豆集中上市期,在此期间,大豆油价格将面临供应增加的压力。10月,中秋节和国庆节等节日因素将在短期内刺激大豆油的消费。11月以后,随着冬季的临近,棕榈油逐渐退出消费市场,有利于大豆油消费的增加。在元旦接近春节期间,植物油市场将达到消费高峰,此时最有可能产生强劲的市场浪潮。
一般来说,豆油夏季较弱,冬季较强。如果从季节性来判断每个月的价格,应该是7.8.9月份相对较弱,11月份相对较弱.12.1.3.五月份比较强。
2.菜籽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的面积和产量占90%以上,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内蒙古海拉尔最集中。油菜的生长规律一般在4月下旬进入收获期,5月中旬至6月各地油菜基本收获。5月至6月,新油菜籽逐渐上市,供应增加,部分省市储备油轮换,菜籽油价格下跌;7月至8月,菜籽油供应增加,夏季传统食用油消费淡季最低,现货市场低迷形成了菜籽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压力。9月份菜籽原料供应紧张,双节临近需求逐渐增加,甚至厂家抢购,价格开始回升。10月以后,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部分需求被菜籽油取代,价格进一步上涨。12月至次年2月,节前备货分为强势,菜籽油进入需求旺季,价格上涨。进入3月份后,国内菜籽所剩无几,市场供应紧张。一些油厂只能依靠进口菜籽来维持正常的开工和生产,菜籽油保持高价,直到新菜籽上市。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从菜籽油季节性的角度来分析每个月的价格,应该是1.3.11.与5.7月相比,9月份合较强。
3.棕榈油价格季节性波动规律
根据熔点,我国棕榈油进口不超过24℃精炼棕榈油是主要的。中国棕榈油的消费主要是食用,其中24度精炼棕榈油是主要品种,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每年对精炼棕榈油的需求占进口的绝大多数。由于棕榈油熔点高,夏季消费具有季节性.7.8.9月份)消费量较大,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左右)较小。
所以单从季节性的角度来分析,6.7.8.9月份相对于11.12.1.2.3.4.5月份价格相对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