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品销售方便人们购买药品,但存在网上禁止药品销售、处方审判不严格、处方药推广等混乱。业内人士认为,12月1日实施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将有助于遏制这些混乱,患者也应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谨慎购买处方药。
在网购平台上搜索“植物犀利流浸液片”,点击开方购买,选择相关疾病,咨询开方秒付款。几天前,由于父亲患有肩周炎,长春市民张女士在网上购物平台上购买了这种处方药。“不仅方便,而且可以在网上货比三家。到农村老家后,如果父亲还需要吃这种药,我也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以免再去医院。”
近年来,网上购物平台为患者购买药品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也隐藏了处方审计不严格、促销诱导购买等风险。为规范药品网上销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了《药品网上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了药品网上销售管理、平台责任履行、监督检查措施和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药学系主任柴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处方药网上销售行为,为人们购买药品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政策监督非常重要,患者自身也应提高对处方药潜在副作用和毒性的理解,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只有患者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才能真正保持安全用药的最终防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一些网上药店不仅存在销售精神药品等网上禁止处方药品的违法行为,还存在网上非法首诊、电子处方不真实、不规范、“药师审核”很多网上销售乱象,比如把处方药标为非处方药销售、促销处方药等。
王先生经常在网上购物平台上给母亲买钙片。两年前,当他买钙片时,他看到了系统推荐的肾骨片。点击药物详细说明后,他发现药物非常符合母亲的症状,然后买了10盒。“多买有折扣,而且购买过程简单方便,稀里糊涂就下单。”王先生说,后来才知道这是处方药,不能随便吃,现在想想真的有点害怕。
近日,记者尝试在某网购平台上搜索“头孢克洛”进店后,看到产品页面的药品包装,适应症状等信息,一次买5盒和折扣。记者点击处方购买,咨询信息列出了几种相关疾病,选择诊断疾病可以进入处方购买页面,整个过程就像病人自己开处方一样。记者点击了几家不同的商店,搜索了不同的处方药名称,基本上是相同的过程。
柴金说,根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与非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不同,处方药必须由执业医生或执业助理医生分配、购买和使用。如果滥用,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新规将有助于遏制网上处方药乱象
“网上处方药种类齐全,成本相对较低,购买方式方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确实方便许多患者,特别是长期服用固定药物的慢性病患者。”柴劲说,但前提是要做好处方药网上销售渠道的相关监管,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根据之前的报道,网上购物处方药的混乱并不少见,有些甚至危及生命。由于缺乏严格的审计,有些人成功地使用了宠物狗的照片,有些人在网上购物处方药后有不良反应。经检查,医生认为药物可能有问题,但网上销售平台、快递、药品制造商表示不承担责任。
记者发现,在网上购买药物时,有些患者使用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前的处方在网上购买处方药,有些患者甚至匆忙购买药物,坏企业宣传药物可以治愈癌症、高血压、慢性病等难以治愈的疾病,或夸大疗效,治疗各种疾病。
在互联网干预药品销售的早期阶段,国家明确禁止药品电子商务销售处方药。新的措施意味着在线销售处方药已经获得许可,但新规定明确规定了药品在线销售管理、第三方平台管理和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规定将有助于遏制无处方、假处方、处方重复使用、买方根据说明自行使用、滥用处方药等问题。
网购处方药要仔细辨别售药资质
柴金说,医院处方一般当天有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有效期,处方医生注明有效期,但有效期不得超过3天,医生将严格按照病人病情的治疗过程,处方一般不超过7天,慢性病处方会适当延长,但会要求患者定期复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类型或剂量,同时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柴金认为,网上购物处方药不仅要依靠经验或感觉,也不能因为网上订单方便,注意区分网上商店的相关资质,检查药品名称、生产批号、产地、剂量等信息,收到药品后注意检查真假,各环节应仔细区分。
网购处方药最怕买假药。一些浑水摸鱼的商家会利用购药人懒得查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信息的心理,伪造相关药品销售资格。“不要怕麻烦买药!”柴金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网上药店时,首先要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仔细查询证书的真实性,确定是否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正规网上药店。
同时,鉴别药品真实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核对药品名称、批准号、生产企业、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辅助方法是观察药品包装、外观、颜色、气味等。她强调:“一旦购买假药,必须通过向药监局举报等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