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独立电信分析师傅亮:插拔SIM卡的模式非常成熟

日期:2022-09-27阅读:229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零部件的精度越来越高,机身内部空间寸土寸金。早年,手机可以使用。TF卡托实现了容量扩展,但受机身较小物理空间的限制,TF卡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SIM卡片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减肥——从银行卡的面积到指甲盖的大小,并持续了很多年。

不过,随着iPhone14系列发布,稳定实体SIM卡或将像TF卡一样成为“过去式”。9月初,苹果将在旗舰新产品发布会上推出美国新机iPhone14系列取消实体卡槽,取而代之的是取消实体卡槽eSIM卡(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这也是苹果首次发布,只支持卡)eSIM的iPhone。

目前,以华为、OPPO,以小米为代表的主流智能手机制造商正在国内市场大力推广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特别是智能手表配备eSIM功能,庞大的手机终端从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经纪分析师在网上告诉记者,eSIM(在中国尚未普及)不是技术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因为使用eSIM用户以后很容易转网。

然而,一个好消息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正在研究推广eSIM该技术应用于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设备。条件成熟后,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扩大。

“从政策上讲,时机成熟,国内未来肯定会放开eSIM卡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整个手机产业链也将积极响应,促进推广手机产业链的应用。eSIM卡的应用落地。”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近日在网上告诉记者。

上世纪90年代,德国捷德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家SIM卡、卡中存储鉴权、加密、算法等信息。30年后,SIM卡尺寸不断缩小,从1991年银行卡大小开始,“标准SIM卡”到2011年的“NanoSIM卡”。

随着手机集成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表、运动手镯、智能眼镜),即使是NanoSIM尺寸还是太大了。2016年,GSM协会发布了智能手机eSIM标准,标志eSIM卡卡正式诞生。

eSIM全称为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片。与传统的插拔式SIM卡不同,eSIM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不见摸不着。eSIM将卡号等用户信息直接载入手机,激活电话、短信等传统服务,快速将终端设备连接到全球当地网络。

事实上,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卡在配置、尺寸、灵活性、安全性、客户体验等多个属性上都表现出色。

可拆卸的传统SIM卡、使用中常出现换卡、剪卡等磨损情况,造成使用寿命短,占用设备物理空间。相比之下,eSIM体积仅为传统SIM卡片的10%,具有抗震、耐高温、可靠性更强,能更好地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从流程的角度来看,eSIM该卡节省了用户到营业厅的开卡手续,可以在空中自由激活。同时,携号转网政策实施三年后,使用eSIM卡的设备可以远程更换运营商,无需更换卡。对于用户来说,多一个选择也会促进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记者注意到,目前社交平台上有很多海外用户分享如何开通eSIM卡的教程。如果你想把旧手机上的号码转到新手机上,你只需要把两部手机放在附近,点击新手机中的蜂窝网络添加eSIM卡,从附近iPhone转移并等待一段时间后,信号将从旧手机转移到新手机,原始手机将转移到新手机SIM卡失效。

不需要拔卡,大约需要两分钟,也不需要去营业厅,而且,iPhone14提供的eSIM服务最多可支持8个运营商(只有两个号码可以同时待机)。

此外,传统SIM卡槽也影响防水,SIM卡与终端接触连接的可靠性差等问题。eSIM集成在手机内部,不需要在机身上开槽,这样可以提高手机的防水水平。

事实上,eSIM这不是一项新技术。四年前,苹果就在那里。iPhoneXR上开始支持eSIM除了技术和苹果,谷歌也非常支持eSIM,并将持eSIM的Pixel2作为“ProjectFi”的一部分。

经过几年的发展,eSIM为什么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推广的难点不在于手机终端厂商,而在于运营商。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目前亚洲一般都是双卡,即一张SIM,一张eSIM,国内eSIM没有普及,不是技术原因,而是运营商的意愿。苹果推动苹果。eSIM希望用户可以在任何国家或地区购买本地套餐,直接切换,从而降低运营商的漫游费。”

华西证券在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也表示,eSIM手机端的核心挑战是运营商互联互通。“eSIM通过空中卡实现远程配置,可以批量开通,灵活变更签约和运营商。但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转移门槛降低,用户控制降低。特别是作为部分股票消费市场,手机侧eSIM与物联网应用相比,政策推广仍需要政策与行业的协调推广。”

eSIM技术使用户可以切换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不再与运营商绑定,这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和更多的选择,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多挑战。

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自主权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自己的被动,运营商过去通过SIM实现了对用户的准确性“控制”,而现在eSIM可通过“空中写卡”实现远程配置,可批量开通,灵活变更签约和变更运营商。

同时,换卡带来的业务流程变化也增加了员工的培训成本和时间,营业厅客流将继续流失,用户办卡时顺便到店的业务也将消失。

“插拔SIM卡的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如果运营商想在手机上使用,eSIM如果需要制定一系列新流程,包括安全性、开户流程、携号转网等。运营商投入了大量精力,但自身利润并不明显。此外,手机没有小型化的趋势,在大屏幕手机下,SIM卡的体积影响也越来越小,对用户层面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好处。”独立电信分析师傅亮近日在网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认为,eSIM通过OTA在空中写入配置文件的过程并不像在营业厅办理手机卡那样完全可控。配置文件通过公共网络发放,容易带来信息安全隐患。如果卡配置文件在传输过程中被劫持或篡改,犯罪分子很容易获得他人的手机SIM卡。

郭天翔说:“除了电信诈骗监管难度和实名制监管难度难度外,使用电信诈骗的难度也增加了eSIM在数据传输和收集过程中,也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在技术独立可控之前,监管将更加谨慎。”。

他还指出:“更换手机时,实体卡只需将卡换到新手机上即可使用,而且eSIM卡可能需要等运营商重新激活号卡,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上游传统传统SIM当产业链迭代时,卡制造商也会形成阻力。”

相比之下,运营商更喜欢SIM在卡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不断整合功能留住客户。自2020年以来,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超级SIM卡”,融合了SIM卡和存储功能,最大容量可达100G。

在支持NFC手机上,超级SIM该卡也可用作公交卡。在湖北武汉,移动运营商宣布未来将整合数字钱包、电子身份证等功能,并应用于医疗服务、旅游、住宿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