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横跨9个城市……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9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上海都市圈空间协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根据规划,上海都市圈的建设将分为三个步骤。2025年,2035年,2050年,经济规模分别达到近20万亿元、30万亿元和50多万亿元。
“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加快国家统一市场建设,疏通国内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周期,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群和城市圈的作用尤为重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明告诉《上海证券报》。
陆明说,上海大都市圈是一个跨越省级行政边界的大都市圈。该计划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其最大的亮点是,这是中国第一个跨越省级行政边界的土地空间规划。
目标:到2025年,上海大都市圈经济规模将接近20万亿元
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开放规划“1+8”上海大都市区规划范围内的市区行政范围包括5.6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和4.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
上海都市区城市之间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它不仅是一个生活社区,也是一个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上海都市区将以提高上海全球城市功能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指导,促进周边城市提高区域整体功能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将分三步走。
——到2025年,上海大都市圈将初步建成一个优秀的全球城市区域框架,届时经济规模将接近20万亿元。
——到2035年,上海大都市圈将基本建成全球优秀城区,届时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
——到2050年,上海大都市圈将全面建设全球优秀城区,届时经济规模将超过50万亿元。
届时,上海大都市圈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接近碳中和目标的全球优秀生态大都市圈。基础设施的规模和质量、国际连接能力和交通效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许多城市已进入世界科技创新百强,形成多个世界级知识集群,全面形成高端制造集群,重要领域产业链完整。
张学良,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所执行主任,告诉记者,城市圈的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起点。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形成“在大树下乘凉”“树下好长草”在区域协调发展模式下,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驱动作用就越强。长三角城市群加快跨区域、小规模、相对准确的新区域合作。建议在现有制度和机制的优势下,深化城市圈的建设。
张学良教授参与了上海都市区空间协调规划的研究和编制。他建议上海大都市需要继续加快速度“交通-工业-人口-生态-功能-公共服务”六合一城市圈建设路径,密切关注项目的实施。其中,在产业方面,绘制了产业链基本资源图和产业链断链风险图,发布了产业合作清单、建议清单和开放清单,形成了空间产业分工的新模式。在人口方面,推进人才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放宽城市人才结算条件,营造良性人才流动的新氛围。
加快四大技术成长型产业集群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各城市将共同努力,将上海都市圈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社区。
根据规划,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上海大都市圈将努力构建以世界领先的多元化知识集群和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为方向的内生供应链体系。
在知识集群培养方面,提出重点关注前沿基础科学创新来源,引进更多的应用基础创新来源,全面发展技术应用创新来源,提前规划未来科技来源,引导城市圈四个创新要素的合理布局,增强内生创新实力。
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区将形成14个知识集群,包括上海中心、苏州金鸡湖、宁波甬江、临港滴水湖、嘉定安亭、无锡太湖湾等,支持自主创新发展。其中,上海作为一个领先的城市,充分开展基础科技资源的联合建设和共享,促进圈内创新能力的共同提高。到2050年,上海都市区将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内生动力的高水平创新社区。
在高端制造集群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完善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设备、新能源等四大技术成长型产业集群体系。巩固和加强绿色化工和汽车制造业两大优势产业集群体系。继续培育未来战略产业集群体系。
该计划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高端制造集群蓝图:到2035年,四大技术增长产业发展迅速,两大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未来战略产业将继续培育;到2050年,上海都市圈将在上述关键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努力实现多个世界顶级集群,拥有多个独立品牌企业和关键技术,全面引领国际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2035年上海到上海地区1小时可达1小时
未来,上海都市圈将进一步建设一个高度融合的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一个高效的区域。
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将建设大都市圈“一张网”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枢纽体系,连接绿色交通网络的低碳魅力。
陆明表示,该计划的实施将促进上海都市区的资源配置,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劳动分工与合作。面对未来,上海都市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以上海为中心“1小时都市圈”。在这个“1小时都市圈”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快速流通、轨道交通一体化、土地空间规划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等资源要素的流动尤为紧迫。
世界级港口集团是上海都市区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枢纽体系的重点之一。根据该计划,上海都市区将扩大和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枢纽港口。
该计划旨在巩固和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加快建设辐射世界的航运枢纽。一是提高国际航线和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二是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港区联合发展,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三是引导区域港口航空协调发展,支持市场实体加强长三角港口航空合作,与浙江联合实施小洋山北部综合发展,与江苏联合推进沿江多模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