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多晶硅巨头大全能源公告披露了太阳能级多晶硅订单,金额接近140亿元。就在五天前,该公司刚刚获得了470亿元的硅片黑马双良节能多晶硅订单。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大全能源就设定了超过610亿元的销售合同。
在硅材料价格稳定在30万元/吨的背景下,光伏装机将在第四季度迎来高峰,这也意味着下游需求将继续旺盛。业内普遍预测,今年硅材料供需结构仍非常紧张。预计2023年供需紧张将有所缓解,但不会放松。
大全能源晚间宣布,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大全近日与客户签订了硅材料采购合同,约定2023-2027年客户预计将从大全能源采购4.62万吨太阳能级原生多晶硅。PVInfoLink最新(2022年10月12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含税)计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139.99亿元。
大泉能源公告未公布客户细节,称已履行内部机密信息披露豁免程序,销售对象相关信息豁免披露,仅表示客户信用良好,履行能力强。
就在五天前,大全能源刚刚获得了470亿元的巨额多晶硅供应订单。10月13日,公司披露与双良硅材料(双良节能子公司)签订了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约定买方预计2022年至2027年向卖方采购多晶硅材料15.53万吨。
按照PVInfoLink最新(2022年10月12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材料均价30.30万元/吨,预计采购金额约470.56亿元。双方同意实际采购价格采用月度议价。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硅巨头赢得了610.55亿元的多晶硅订单,这也反映了硅轨道的热门市场。
在今年“拥硅为王”在行业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大全能源营收达到163.4亿元,同比增长262.16%,超过去年全年营收。此外,其归母净利润达到95.25亿元,增长率达到340.81%。凭借光伏产业的原材料,硅材料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目前,在多晶硅供应方面,目前国内五寡头模式已经形成。根据情况。Solarzoom2021年,大全能源、通威股份、新能源、保利协鑫、东方希望共有5家国内企业占国内有效产能的85.23%。
根据西部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截至2021年底,大全能源拥有10.5万吨高纯多晶硅产能,仅次于通威19万吨和协鑫科技12.6万吨。
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稳步上涨,目前成交价格稳定在30万元/吨以上。随着四季度光伏装机旺季的到来,下游厂商锁定硅供应是当务之急,因此硅价影响产业链下游神经。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最近采访了一些多晶硅骨干企业和行业机构,指导有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标准化管理。
为了抑制多晶硅价格继续上涨,硅材料制造商今年也加快了生产扩张。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2021年国内硅材料总产能51.9万吨,实际产量49.8万吨。该机构预测,到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20.3万吨,年产量预计为82万吨。
然而,实际情况与预期有所不同。业内人士预测,虽然硅材料产能不断扩大,但短期内扩张速度低于预期。
根据Solarzoom据统计,到年底,多晶硅的名义产能将达到126.8万吨。但由于产能投入时间大多在第三季度及以后,年内产能仍需要一定的攀爬时间。
此外,国内第二季度的疫情影响了物流,8月份四川的电力限制影响了工厂的建设进度和硅材料的交付水平。6月份主要企业硅材料厂的火灾也继续影响短期供应,今年实际增加的硅材料供应有限。
西部证券还预测,2022-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需求将达到240/320GW,硅材料需求分别为86/115万吨。在供应方面,由于各企业生产扩张速度低于预期,预计2022-2023年硅材料有效产能分别为78/130万吨,2022年硅材料供需结构依然紧张。预计2023年供需紧张将有所缓解,但不是很宽松。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硅材料价格受到产能释放和运输不畅的诸多对冲因素,短期内保持高位稳定仍是业内共识,但物流影响只是阶段性的,不会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分阶段滞后供应,不会影响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