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以来,为了应对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国家继续增加中央猪肉储备,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提高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效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19日表示,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监测,10月10日至14日,36个大中城市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40%以上,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整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计划确定的过度上涨预警范围。为有效做好生猪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国家最近将推出今年第六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政府加强地方政府猪肉储备的同步推出。
据记者了解,9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已投入5批10多万吨中央猪肉储备。
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建议养殖场(户)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不盲目压栏,不盲目进行二次育肥,防范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不少地方发改委也发布通知,将继续加大冻猪肉投放力度,稳定猪价。
据河南省发改委监测,河南省瘦肉零售均价连续两周上涨40%以上,进入《河南省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整机制实施方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做好猪肉市场供应稳定工作。根据规划,河南省将与国家联动投放政府储备猪肉,必要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辽宁省发改委表示,后期上市肥猪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没有大幅上涨的基础,整体运行将在合理范围内,要求地方政府继续加强冷冻猪肉储备,增加市场供应,确保猪肉价格的稳定运行。
山西省发改委10月19日发布消息称,据监测,10月13日至18日,当周山西省11个设区市瘦肉零售价平均同比上涨30%-40%,达到山西省《关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整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供应稳定工作计划》设定的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近期,山西省将启动今年第二批政府猪肉储备。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投放政府猪肉储备,鼓励商业猪肉储备投放。
湖北省发改委表示,9月份湖北省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提醒相关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加猪肉储备的背景下,10月19日,国内生猪期货价格波动下跌。截至当日收盘,主力2301合约收于23590元/吨。然而,生猪现货价格稳步上涨。数据显示,10月19日,国内生猪均价为28.52元/公斤,日上涨0.51元/公斤。
“在目前猪价高位区间,我们的合作社一直在引导会员以知足常乐的态度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最近很多农民都在陆续卖猪,10月19日上午的出栏价有的是15元/斤。”湖南省浏阳市南川河生猪合作社负责人甘元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鼓励农民正常出栏的同时,合作社还建议农民考虑出栏时间和周期的变化,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生猪市场监测系统管理,防范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甘元田认为,生猪价格的起伏对整个生猪产业不利。生猪养殖主体在追求利润时,应不断帮助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在后续的养殖业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模式“消费者+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在模式转型过程中,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三位一体”综合作社应更加注重加强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升级,引导相关农民及时合理控制生产能力,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养猪业的信心,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
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高级分析师徐盛告诉记者,受抛售政策和未来销售增加、库存恢复等影响,预计未来国内生猪价格上涨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