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国内棉市分析010203小结

日期:2022-10-24阅读:197

01

国际棉市分析

1.USDA显著降低全球棉花消费,报告坏棉价

10月USDA2022/23年供需报告产量调整幅度不大。在此之前,市场对棉花产量的担忧已经消失。可见,以美国为主的主要产国的产量炒作已经基本结束,早期驱动力已经消化。本报告的主要调整对象是消费,USDA全球棉花消费量大幅减少66万吨至2517万吨,其中中国消费量减少22万吨,印度减少22万吨,巴基斯坦减少11万吨。棉花出口量减少了21万吨,其中美国棉花出口量再次减少了2万吨,达到了7年来的最低水平。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大幅增长68万吨至1913万吨,主要来自印度27万吨,中国23万吨。

总的来说,这份报告对棉花价格不利,显著降低了全球棉花消费量,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测,最终使全球期末库存大幅增加,加强了对新年棉花供应宽松的预期。接下来,全球将迎来2022/23年大规模规模上市,国际棉花价格可能开启新一轮下跌。

2.美棉减产幅度低于预期,仍需继续关注天气扰动

9月下旬以来,美棉主产区干旱再次来袭,再次引发市场对新年美棉产量的担忧。市场预计10月份,USDA供需报告可能会再次大幅降低棉花产量。但本报告仅将棉花2022/23年产量降低0.4万吨,由于出口量再次降低2万吨,棉花期末库存不降反升。但目前棉花产区干旱确实加重。截至10月11日,棉花主产区(92).8%)干旱程度和覆盖率指数为196,同比高148,上周环比增长23%;德克萨斯州干旱程度和覆盖率指数为227,同比增长159%,上周环比增长8%。从新棉的生长情况来看,截至10月16日,美棉15种棉花主要种植州棉花生长优良率为31%,上周为30%,较上周提高1个百分点;去年同期水平为64%,相差33个百分点,苗木情况依然很差。

02

国内棉市分析

1.新棉收购进展缓慢,供应端压力后移

2022年全国棉区气候适宜,新棉整体生长良好,产量有望小幅增加,USDA预计2022/23年中国棉花产量为610万吨,同比增长26万吨。值得一提的是,本月,USDA2021/22年中国棉花消费量下调44万吨至762万吨,2022/23年消费量下调22万吨至795万吨,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消费预测数据基本接近我国实际情况。

在收购方面,由于去年收购导致许多轧花厂遭受严重损失,今年银行贷款变得更加严格,资金大幅萎缩将影响轧花厂的收购热情和进展,因此轧花厂也缺乏后期资金的支持,新疆棉花禁令下游流动性有限,今年收购期有望大大延长。目前,仍有大量轧花厂尚未开始收购或停止收购。一方面,棉农和轧花厂对称重价格的预期偏差较大,另一方面,近期棉花价格持续下跌,轧花厂的收购心态更加谨慎。最近,由于现货价格强劲,新疆机械棉收购价格略有上涨至6元/公斤,但仍在继续收购的轧花厂很少,因此收购价格不具有参考价格。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新棉集中上市后机械棉收购价格可能会转向下跌。

2.旺季结束,未来需求不容乐观

国内在进入“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过后,下游需求确实有所改善,纯棉纱交易良好,纺织企业开业率显著提高,成品仓储速度也显著加快。但与往年旺季相比,整体需求仍较弱,整个纺织市场仍呈现疲软趋势,下游订单持续到10月中下旬,旺季后订单预期减少,需求改善开始放缓,未来消费疲软已成为市场共识。截至10月14日,纯棉纱厂的开业率已降至47家.7%,纱厂棉花库存略有下降至16.7天,近期棉纱库存略有上升至28.9天。至于织厂,截至10月14日,棉坯布负荷已下降至50%.6%,织厂棉纱库存为9.2天,连续三周下降,近期棉坯库存明显放缓,整体仍保持在34天的高位。

03

小结

节日结束后,国内郑棉整体呈现小幅反弹趋势,主要是由于新疆假期疫情严重,导致新棉采购加工进度持续缓慢,上市时间延迟,新疆棉花不顺利。下游纺织企业原材料库存处于历史低点,短期供应紧缩,现货价格逐渐加强,棉花基差也在扩大。

10月USDA供需报告并没有像市场预期的那样降低美国棉花的产量,而是大大降低了全球棉花的消费量,显著增加了新年全球棉花期末的库存,全球棉花供需模式转向宽松的基调。随着新年棉花上市,全球棉花供应压力将逐渐增加,未来国际棉花价格预计仍将承受压力。

在现货支撑下,国内新疆机采棉的收购价格已经上涨到6元/公斤左右,但仍有少数轧花厂在收购。新疆疫情好转,大量新棉上市后,收购价格更有可能再次下跌。国内下游金九银十色不足,节后成品出库速度放缓,旺季过后订单预期减少,未来需求仍不容乐观。

短期来看,在新疆疫情的影响下,现货保持强劲,郑棉期货价格得到支撑。但疫情缓解后,供应将集中释放,下游需求预期将进一步减弱。预计未来棉花价格仍将主要运行疲软,建议高空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