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复苏势头,许多指标逐月改善。例如,在生产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由负向正;另一个例子是,在需求端,整体投资增长率稳步上升,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引擎继续发挥作用,制造业投资也在稳步推进。然而,当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尚未消退,线下和接触式服务业尚未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虽然居民消费也有边际改善,但反弹和后续恢复过程仍有待观察。因此,在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此背景下,预计前期部署的稳定增长政策将加快实施和推进,相关监管工作也将加快政策。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预计第二季度经济将实现合理增长。
随着重点城市疫情的进一步控制,交通物流等交通条件逐渐恢复正常水平,5月份一些经济指标逐月改善。例如,从生产方面来看,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明显改善,特别是工业增加值恢复到正增长范围。从单月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我们估计5月份的单月经济表现可能与去年同期大致持平。考虑到4月和5月的经济数据,当地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不容忽视,但自6月以来,随着当地疫情的进一步有效控制,稳定增长政策的实施,促进和监督开放空间,我们判断稳定增长政策将加快,努力实现第二季度经济正增长。
1月至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据估计,5月份单月投资同比增长4.7%,较前值上升2.4个百分点。从三个领域看:
1)基础设施投资加速上升。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单月增长7.9%,较前值增长3.6个百分点。由于5月中下旬全国交通物流大幅修复,仅半个月内基础设施增速大幅回升,体现了基础设施强劲的动能,专项债券等资金正在加速实物工作量的形成。
2)制造业投资稳步推进。5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7.1%,比前值增长0.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食品制造等行业投资增长迅速。作为重要驱动力(838275、诊断股),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4.9%。
3)房地产投资继续触底。5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7.8%,较前值下降2.3个百分点。单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下降31.8%和37.7%,较前值下降有所收窄。但重点监测城市经营用地流拍率由16%提高到21%,土地拍卖市场依然低迷。随着首套房贷利率的逐步下降和房地产市场控制政策的不断放松,房地产投资有望逐步企稳。未来,受疫情制约的稳增长措施正在全面发力,各领域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54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7%,环比增长率为8.5%,比过去8年的历史平均水平高出5.3个百分点。除了5月份消费本身的季节性增长外,随着当地疫情的缓解,4月份消费的急剧下降,控制逐渐放松,也带来了5月份消费的环比改善。从改善范围来看,本轮疫情结束后消费的改善范围介于2020年2月和2021年8月两轮影响后的改善范围。消费早期的改善主要取决于下降的深度,后期的恢复可以反映需求的变化。从就业形势来看,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例如,31个大城市的失业率再次创历史新高,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继续上升,随后的压力仍在上升。目前的政策高度关注失业问题。预计后续就业压力将略有缓解,但失业仍将继续处于高位,这将拖累居民收入,成为抑制消费恢复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