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教授,最后一批晚熟果立即采摘,准备进入果树冬管,修剪时应注意什么?”秋天,在温暖的阳光下,果园里正在检查果树生长的猕猴桃种植者李才国通过互联网将照片发送给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丽鸿,并向他询问果树种植、管理和保护知识。不久,蔡教授给出了李才国一个满意的答案。
果农随时咨询专家,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答疑等方式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农民和教授跨越500多公里。“牵手”10年前湖北建始县发生猕猴桃病。
十年前,建始县猕猴桃产业遭遇溃疡病,全县约三分之一的猕猴桃园被遗弃,农民损失惨重。“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的技术支持下,我们重新选择了新的抗病品种,降低了病害率。现在这个行业正在起死回生。”李才国说。
自2012年华中农业大学成立以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领导多学科专家教授“组团式”探索建始县输血、造血,“围绕特色产业,组建教授团队,建立重点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众多专业合作社,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特色鲜明的精准帮扶工作体系。
走进建始县叶州镇罗家坝村猕猴桃基地,记者看到果园内有滴灌设备、冷冻仓库等设施。在华中农业大学多学科专家的全链支持下,根据猕猴桃生长数据,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的科技管理。
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发展研究所社会服务处处长魏鹏表示,华中农业大学结合建始县县情,重点培育和拓展猕猴桃、茶叶、甜柿等特色资源产业,组建24支教授队伍,设立53个产业攻关项目,帮助当地培育猕猴桃、茶叶等5个产业。
华中农业大学与建始县共同建设的武陵山特色园艺作物良种繁育中心,是提高当地园艺作物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供应能力“试错”该平台。在过去的五年里,该中心尝试种植了115个园艺作品,包括樱桃树、李树和桃树,选择了26个适合在建始县种植的品种,最终培育了7个秋梨和脆红李“爆款”。
“在专家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在这里尝试其他地方的好水果、蔬菜、花卉和茶叶品种,并挖掘出适合当地的高质量品种。我们尝试更多的错误,让人们少走弯路。”中心主任李登朝说。
留下一支人才队伍,埋下一颗颗种子。现在,在建始县,一个个在建始县。“走不了”的“华农牌”当地的人才队伍正在逐渐壮大。被称为蔡礼鸿教授。“大徒弟”建始县农业综合发展办公室主任刘开坤曾跟随蔡教授走遍全县所有种植水果的村庄,现为著名技术专家。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帮助下,建始县十大本土品牌茶叶企业负责人李林说:“从茶树栽培到制茶工艺,再到品牌推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团队教给我的知识不亚于教博士。”
在农闲时期,建始县的农民就像建始县的农民“追星”同样,骑摩托车、开三轮车参加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组织的培训也是正常的。刘开坤说,越来越多的农民有科学种植管理的理念,有一定的农业科学素养,不再盲目追求快速工作,而是种植一棵树,种植一片,对产业的可持续振兴和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