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的第三个舱段梦天实验舱即将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5号B遥四运载火箭已进入关键加注发射阶段,站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等待梦想九天。
长征5号B运载火箭空间站建设而开发的新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B运载火箭是中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已成功完成天河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据航天科技集团第一医院总体设计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平岐介绍,长征5号B充分继承了长征5号的发展基础。同时,为了适应空间站舱段的发射,在长征5号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发展,突破了低温火箭“零窗口”大推力直接入轨,大直径舱箭分离,20.五米长整流罩等四大关键技术将我国低轨运载能力从8.6吨提升到25吨,为我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李平岐说,梦天实验舱的任务是空间站建设阶段的最后一场战斗,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为此,他们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以确保按计划窗口准时发射。这些改进措施包括:优化发射时间流程、解耦系统间动作、向前移动关键操作等。;起飞时间偏差和箭头实时校正技术将“零窗口”扩展到2.5分钟,提高发射前应急处置能力;发射日试验操作更加细化完善,应急处置能力更加高效。
长征5号B运载火箭副主任设计师刘斌表示,未来长征5号B还将执行中国第一个大型巡逻空间望远镜发射任务,并将与远征系列上级火箭结合,具有多星网络发射能力,以满足不同发射任务的需要。
近年来,长征5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以空间站建设、探火、探月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任务。航天科技集团第一院长征5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黄兵表示,未来长征5号系列运载火箭将逐步进入高密度发射状态,预计到2024年,发射需求将达到每年4至5次。
针对新需求,开发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提高了任务适应性,包括设计更大规模的整流罩,满足高轨大体积载荷和大重量载荷的发射和使用需求;针对星座发射任务,开发了多星发射适配器。李平岐说:“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长征5系列运载火箭具有较强的发射适应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高价值、高质量载荷的发射和使用需求。”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任务29日组织了发射前系统间的联合实践。目前,各系统状态良好,正在按计划准备火箭加注。
这项任务是空间站在轨道上的最后一场战斗。前与长征7号改为遥远4号,后与天舟5号的任务深度平行,给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和资源规划带来巨大挑战。近日,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完成了梦天实验舱技术区的测试、加注、长征5号B运载火箭垂直装配测试、舱箭联合测试、垂直转运组合等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功能测试和数据判断比较。
“我们已经完成了舱箭总装测试、联合操作、联合总检查等工作,现在任务已经进入了关键的加注发射阶段。目前设备设施状况良好,发射日天气符合要求。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成功完成发射任务,为航天强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钟文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