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行融资总额为556.8亿元,同比增长16.4%。行业平均利率为3.48%,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指数研究所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表示,10月份融资规模首次同比增长。与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初始阶段相比,行业融资出现了修复迹象,其中信用债券发行的同比差距明显缩小。目前,中央国有企业是信用债券发行的主力军。受政策支持的影响,预计民营企业融资将取得突破。
事实上,最近,相关部门继续增加对私营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支持。11月1日,交易商协会、房地产协会和中国债券促进公司举办了21家私人房地产企业研讨会,也被视为私人企业债券发行将成为行业新融资点的前兆。此前,中国债券信贷促进公司已获得单一主体集中监管豁免,可以支持私人房地产企业早期持续发行债券的需求。
“今年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首次正增长显示了融资环境的整体改善,包括今年以来持续宽松的政策和近期私人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待融资规模的首次正增长,这也是去年同期融资规模基础较低的主要原因。总的来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压力仍然很大。”燕跃进,证券研究所智库中心研究主任·e公司记者说。
11月8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0月份融资同比快速增长,非银行融资总额首次出现正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行融资总额为56.8亿元,同比增长16.4%,环比下降27.0%。ABS融资占37.7%。
具体而言,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同比增长15.7%,环比下降17.5%;ABS融资同比增长22.2%,环比下降35.3%。与上月相比,上月各渠道融资能力有所下降,主要是10月长假造成的。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表示,本月信用债券发行同比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基期价值低。自2021年9月以来,首批危险企业违约,对市场影响较大,导致投资者信心迅速下降,债券发行能力大幅下降。今年以来,信用债券市场已进入回调阶段,多次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成为各渠道恢复最快的融资方式。
值得指出的是,今年房地产企业融资规模仍明显下降。2022年1月至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行融资总额为7535.5亿元,同比下降51.4%。其中,信用债券占53.5%,同比增长22.4个百分点;海外债券仅占2.3%,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信托占10.9%,同比下降18.0个百分点。ABS占3.3%,同比增长10.2个百分点。
“从总量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1-10月发行量同比下降至16.4%,月发行量基本稳定。从发行主体来看,中央国有企业发行总额同比仅下降0.9%,占发行总额的87.1%,增长14个百分点。因此,信用债券的修复主要依靠中央国有企业的发行,民营企业仍面临发行困难。”上述分析师说。
从融资利率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政策方继续放宽房地产融资。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本月融资综合平均利率为3.48%,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1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债券平均利率为3.12%,同比下降1.0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0个百分点;信托平均利率为7.54%,同比变化不大;ABS平均利率为3.51%,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3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部门最近进一步支持私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11月1日,经销商协会、房地产协会联合中国债券推广公司召开金辉、新希望房地产、德信中国、大华集团、恒房地产、敏捷21家私人房地产企业研讨会,介绍中国债券推广公司信贷支持私人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融资进展,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此前,中国债券推广公司获得了单一主体的集中监管豁免,可以支持早期私人房地产公司的持续债券发行需求。龙湖、美的、新城、碧桂园、徐汇集团、卓越集团等企业正在推进第二轮信贷发行项目,金辉、新希望、敏捷等私人房地产企业项目也在积极准备。
刘水认为,支持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范围,有利于民营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畅通。“有21家公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在过去,只有少数公司通过中国债券发行信贷和债券,这表明支持债券发行的公司数量正在扩大。中国债券增强公司将进一步增加对私营房地产公司债券发行和融资的支持,未来将有更多的公司通过中国债券增强公司支持债券发行和融资。”
然而,未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水平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今年到期债券余额为1230.8亿元,1月到期债券余额为1194.0亿元。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一年内到期债务余额为9552.8亿元。截至2022年10月31日,房地产企业偿还债券余额为30075.9亿元;一年内到期债券总额为9552.8亿元,接近万亿元,其中信用债券余额为6339.5亿元,海外债券余额为321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