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短纤维在聚酯链中的表现相对较好“另类”

日期:2022-11-10阅读:136

近日,期货日报记者从杭州中普发布的日均基差中发现,从5月份开始,短纤维基差从05开始+50逐渐强化到7月底050+720。之后,基差开始高位下降,缩小到8月25日的05-60。从第三季度开始,短纤维基差再次停止回升,从9月初的10-10到11月初的12月初+650。

短短两个月,为什么短纤维基差频繁增强?基差增强背后反映出什么样的产业形势?

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短纤基差阶段性持续走强。

对于这一现象,恒力期货分析师王阳解释说,一方面,地缘政治危机刺激了原油的强劲上涨,另一方面,由于上海疫情上海疫情临时停车,近年来降至新低,下游纱厂成品库存不高,开放率较高。

“6月中旬,原油价格见顶回落,成本崩盘拖累短盘下跌,基差开始高位下跌。从第三季度开始,短纤维基差再次停止下跌。”王阳表示。

记者了解到,9月初,由于涨幅低于原材料端,短纤维加工差一度压缩至600元/吨。随着工厂维修力度的加大,短纤维基差在现货紧张格局中开始逐渐加强。

“国庆假期,海外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短纤维价格随油价短期上涨。此后,由于供应宽松和需求疲软,预计聚酯原料端价格将继续下跌,短纤维期货将跟随成本端的下跌。现货端由于整体库存较低,可交付货源持续紧张,短纤维厂集体价格较高,导致继续加强。”国投安信期货短纤期货分析师关迪表示。

在他看来,短纤维基差的持续高位一方面受到短纤维库存低、基本面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短纤维厂最近增强了现货定价的话语权。

记者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短纤维期货上市后,期货交易商积极参与基差交易,中间环节持货量的增加削弱了短纤维厂现货定价的话语权。

随着今年3月和9月短纤维厂两次集中减产,下游纱厂中间环节原材料库存较低,大部分供应集中在短纤维厂手中,工厂恢复了现货定价的话语权。

“在聚酯原料价格下跌期间,工厂集中挺价也造就了短纤基差的阶段性强势。”关迪称。

受访者普遍认为,短纤维基差持续上升反映了短纤维现货市场供应紧张,支撑基差持续上升,整体短市场呈现BACK结构。

对此,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黄天元也解释说,短纤维基差持续走强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市场对2022年涤纶短纤维供需平衡预期由弱到强的重新估值。

“从供应方面看,自2021年底以来,聚酯工厂加快了短纤维生产能力的推出,导致市场普遍预期短纤维是2022年初年度供需平衡评估的供应过剩品种。但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成本端继续上升,挤压下游化工利润,华东地区疫情影响江阴工厂建设,聚酯短纤维实际产量没有年初预期大幅上升,但在疫情期间下降,今年供应压力低于年初预期。”黄天圆称。

同时,需求端的增长也超出了市场预期。2022年终端订单疲软,但由于2021年第四季度后纯棉纱继续亏损,许多下游纱厂选择生产纯涤纶或涤纶纱,但扩大了涤纶纱的生产能力基础。

正因为如此,即使2022年下游纱厂刚需开工下滑,囤货意愿持续偏低,聚酯短纤维下游刚需依然十分坚韧。“这也是短纤维工厂今年没有出现大型累库的重要原因。即使在个别月份,短纤维工厂仍会出现提货紧张、现货难求的情况。”黄天圆解释说。

市场人士:强基差或即将结束

事实上,近一年来,短纤维在聚酯链中的表现相对较好“另类”。在整个产业链的下行过程中,短纤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态势。据金联创统计,从环比来看,10月份,PX(CFR台湾省)环比下降1.92%,PTA环比下降6.85%,MEG环比下降7.93%,聚酯切片环比下降0.56%,聚酯瓶片环比下降10.15%,聚酯长丝环比下降3.71%,聚酯短纤维环比下降1.44%。

在关迪看来,短纤维相对较强“另类”表现主要是因为其基本面的供需格局比聚酯端的其他长丝品种和下游纱线端更健康。今年3月,由于效率不佳,短纤维厂早早开始集中减产。结合江阴疫情,5月初短纤维开工率降至同期60%以下的历史低点,而下游纱线在6月前保持了80%左右的高开工率。

“在供应萎缩只需维持的情况下,今年短纤维库存始终保持在10天左右的中性水平,远远优于聚酯长丝品种1个月左右的高库存。交易员的期货和中间环节的持货量也继续下降。相对良好的基本面提振了短纤维厂在原材料价格分阶段疲软时期支持价格的信心,使短纤维出现了分阶段现货加工差修复市场。”关迪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入11月后,短纤维期货盘面低位反弹,现货价格难以继续上涨。目前,短纤维基差已从800元/吨的高位下降到500元/吨左右。

受访者普遍认为,目前支撑短纤维市场基差强劲的驱动力已经开始走弱,后续可持续性有限。

“目前,虽然短纤维厂、中间环节和纱厂原材料库存较低,但下游纱厂的短纤维库存较多,最近纱厂库存回到30天以上,创下今年新高。在后期,如果纱厂只需要维持,短纤维预计短期内将继续强劲表现,但如果下游工厂提前增加假期,短纤维很难独立。”关迪说。

“短纤基差强度格局的驱动力基本结束。”黄天元表示,目前短纤维利润高高利润、高开工、中性库存的结构中。半个月后,一旦短纤维厂库存开始积累,基差、月差、加工成本将迅速减弱。

王阳认为,短纤维市场整体跟随原材料PTA与MEG趋势,同时自身加工差和产能周期引领涤短走出自身节奏。“短纤基差的持续强化需要原材料的配合,特别是PTA基差。PTA基差出现走弱迹象,TA1-5呈现反套格局。预计下游高库存下囤货意愿低,而涤纶短加工差可接受,供应逐渐增加,基差出现见顶迹象。”她说。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终端纺织需求季节性旺季的叠加,近期国内疫情反复出现,终端反弹,织造开工率迅速下降。下游纱厂成品库存较高,加工损失扩大,短纤维开工率仍略有上升。预计短纤维的强基差将难以维持,拐点可能出现在11月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