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缘政治紧张、通货膨胀高、供应链危机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然而,中国经济稳步改善,长期改善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直是全球繁荣发展的正能量。
一些外国媒体最近在报告中特别指出,中国最近继续优化疫情防治措施,引入一揽子稳定经济政策和持续措施,释放出来“稳经济”“促增长”强烈的信号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彭博社最近援引国际金融协会经济学家的话说,明年全球经济的表现将像2009年金融危机后一样疲软,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将是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中国”。
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财政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推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16项金融措施。
从宏观政策、经济活动到市场表现,外国媒体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弹性、潜力和活力,一些国际投资银行和经济学家提高了对中国经济的关键预测。
彭博社援引高盛集团的报告称,在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中国GDP增长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加速,并在2024年延续。该报告还援引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的预测,即明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4.2%提高到5.4%。
马来西亚《边缘周刊》最近援引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东明的话说,中国优化疫情防治的信号令人鼓舞,房地产等领域的宏观经济风险也在显著改善。
许多外国媒体12月5日报道,随着中国许多地方开始优化疫情防治政策,作为经济,“晴雨表”近期股市大幅上涨,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12月5日,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瑞穗银行外汇市场分析师的话说,本周初,投资者对中国优化防疫政策持乐观态度,推动资本市场成交量上升。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股票从“持平”上调至“增持”这是自2021年1月以来的第一次。报告援引银行分析师的话说,多重积极进展和优化疫情防治政策的明确路径是提高评级和指数目标的原因。
外国媒体指出,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正逐步摆脱负面影响,行业经营企稳复苏,发展良好。彭博社12月5日报道,预计航空业、餐饮业等有望直接受益于优化防疫措施的行业是这一轮崛起的主要动力。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此前援引摩根大通的话说,中国的国际航班活动自6月份以来翻了一番,预计今年冬季至明年春季同比增长106%。
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弹性和中国市场的吸引力继续出现。路透社最近援引路孚特的数据说,中国公司今年首次在国内外市场公开募股(IPO)筹集712亿美元,远高于美国公司和欧洲公司的173亿美元。
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被认为是外国投资者青睐中国的基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
路透社报道称,由于波动加剧,全球投资者最近退出了高风险的股市,但中国市场相对灵活。数据显示,自4月份以来,全球股票基金流出$1440亿,而中国股票基金流入$213亿。
该报告还援引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主任朱正琴的话说,中国通胀低,货币政策宽松,股市估值更有弹性。
许多外国媒体指出,中国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将增强中国的经济创新和增长可持续性。
彭博社在一篇评论中提醒投资者不要误判中国。文章称,中国专注于通过产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而中国向制造更好、更有价值的产品的转变被低估了。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0月,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6%,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近30%。
彭博社援引瑞银集团近日对中国首席财务官的一项调查,称中国企业对自身资金的投入更加合理,将更多资金用于升级设备、研发、建立安全供应链、提高技术水平。
中国正在努力促进绿色和低碳的发展。外国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绿色发展的新驱动力有利于世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发展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向世界展示了希望,注入了新的发展驱动力。
外国媒体关注两组数据:2021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达到3800亿美元,超过任何其他国家;2012年至2021年,中国平均能源消费增长率为3%。
《南华早报》援引资深业内人士的话说,中国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可能成为未来30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外国媒体注意到,2022年上半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4006.36亿元,同比增长64.4%。根据相关国际组织标准,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
纳斯达克网站援引国际能源署的话说,自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投资了500多亿美元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并创造了30万个就业机会。
援引安联首席执行官托比亚斯·普罗斯的观点-“投资者要从长计议,以新的心态看待中国,不要把中国视为风险地带。”
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需求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国内需求和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作用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分布影响,中国消费市场在波动中恢复。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市场整体恢复增长趋势。外媒普遍关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第三季度增长3.5%。
彭博社援引花旗集团报告称,尽管其他主要经济体正在急剧放缓,“中国还可以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国内需求驱动复苏的故事”。
根据日经亚洲评论,近年来中国家庭财富的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保持了更强的消费支出、商业信心和资本投资。
《南华早报》援引渣打银行的话说,2023年中国城镇家庭实际消费增长率将达到7%。
在另一份报告中,《南华早报》援引摩根大通资产和财富管理首席执行官玛丽·埃尔多斯说,中国大陆市场无疑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最大的财富管理平台之一。
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援引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诺埃尔·奎因(中文名耀年)表示,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势必迎来强劲反弹。“我们看到了强劲的增长前景。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更强劲的消费市场。”
一些外国媒体采访的学者和商界人士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在短期内面临压力,但长期增长趋势保持不变。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迈克克必和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亨利(中文名韩慕瑞)最近在路透社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具备未来20年经济持续增长所需的所有基本要素。他预计,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继续增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在短期内面临巨大挑战,但中国仍在做正确的事情,继续大力投资有利于发挥建设现代经济的潜力,因此中长期前景仍然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