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冷,季节即将进入农历十二月,面粉消费旺季即将到来。然而,小麦价格却涨跌,止涨转跌。
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统计,截至12月9日,全国小麦均价为2672.56元/吨,与前一天相比持平。但小麦周内价格止涨转弱,周均价环比下跌0.08%,结束了之前小麦价格的12周连续上涨。
“最近,小麦价格高的原因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有关。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总出口量约占世界的30%。随着乌克兰局势的收紧,黑海港口贸易受到严重干扰,小麦等粮食价格上涨。由于国际小麦价格的上涨和变化,也带动了国内小麦价格的上涨,带来了连锁反应。小麦价格不断上涨,引发了农民和贸易商看涨信心的变化。此外,疫情影响了部分地区物流运输受阻,中下游企业端小麦到厂量减少,企业库存不断消耗。随着小麦库存的显著减少,企业补货需求增加,进一步刺激供需,不得不提高小麦价格。”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振兴研究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小麦价格高开高走。自5月份新小麦上市以来,整体价格高于往年,高点价格达到1.6元/公斤。第三季度属于新季小麦集中粮食销售期,市场分阶段有效供应充足,小麦价格触底后缓慢上涨。第四季度以来,市场供需或分阶段紧张,价格波动强劲,近年来继续处于最高水平,部分企业报价接近1.7元/公斤。但自12月以来,小麦价格持续走弱,价格跌至稳定范围。
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报道,近期国内小麦价格结束了长期横向强劲表现,国内主流大型面条企业小麦价格下跌,价格回调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疫情防治不断优化调整,国内物流干线不顺利,终端阻力问题迅速缓解,市场也随着供应链的恢复和增加。
但随着面粉需求旺季和疫情好转,餐饮需求和深加工需求的增加有望进一步刺激小麦需求。
袁帅指出,供需决定市场价格。随着小麦价格的不断上涨,下游面粉加工企业的成本也在逐步上升。面粉企业的盈利能力压力很大。目前,面粉价格已陆续上涨。同时,随着疫情控制政策的逐步调整,近期小麦数量将增加,市场可能会向下调整,但整体市场供应依然紧张。
“短期来看,未来一阶段小麦价格将继续处于较高的价格区间。虽然可能会出现涨跌波动,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面粉消费将进入旺季,这将进一步拉动小麦市场。”袁帅对记者说。
另一方面,小麦作为玉米玉米的替代品,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价格上。然而,随着小麦价格的上涨,小麦与玉米的价差逐渐回归,小麦的饲料替代性逐渐下降。
事实上,2021年之前的小麦价格高于玉米价格。然而,随着玉米饲料需求的释放,玉米价格强劲上涨,逐渐凸显了小麦作为替代品的优势。据卓创统计,2021年小麦替代玉米饲料数量为3000万至3500万吨。
袁帅说,在中国,玉米和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作用是一个接一个,这也导致了两者之间的价格呈现“你追我赶”情况。小麦价格上涨后,可替代性下降,玉米替代小麦有望成为饲料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2021/22年全球小麦收获面积达2.2亿公顷,总产量7.76亿吨。其中,欧盟小麦产量占18%,中国小麦产量占18%,印度小麦产量占14.11%,俄罗斯小麦产量占7550万吨,占全球小麦产量的9.7%。
“虽然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到历史高位,但中国小麦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进口配额仅占国内消费总量的6%至7%左右。而且,每年少量进口小麦主要用于品种调整,对中国小麦市场的影响有限。未来影响小麦价格的主要是国内生产供应。”袁帅表示。
事实上,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我国小麦产量一直保持着缓慢的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底,小麦产量为13434万吨,比2016年13319万吨增产8吨.6‰。
袁帅认为,中国粮食供应的现状相对充足,这取决于中国一直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加强自给自足政策,有效保障实施。
为使农民丰收增收,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公布,(三等)为1.17元/斤,比2022年高0.02元/斤。
值得注意的是,最低收购价的公布时间比往年提前了近一个月,并在主产区小麦集中播种期前公布,有望提振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同时,为鼓励农民抓好秋冬农业生产,做好2023年春耕准备工作,保障农民粮食收入,中央财政根据2022年1205亿元提前发放耕地保护补贴,要求地方政府向农民发放农业补贴。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最新的农业情况调度,截至11月中旬,全国冬小麦已播种95.4%,即将结束。各主产区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小麦苗木生长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