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下午收盘,自11月1日起,郑棉2301和2305被投资者视为近期主合约期价,33个交易日累计涨幅约1800元/吨。”河南省郑州市棉花贸易商朱磊告诉《期货日报》,近一个月来,当大家还忙于囤积大米、蔬菜、高档口罩、药品等复杂锁时,回顾过去,由于没有给予宏观经济和其他足够的关注和研究,许多人,尤其是期货投资者“捡芝麻丢西瓜”这在棉花期现货和黑色商品市场上更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昨晚开盘后,郑棉2301合约迅速触及涨停板15060元/吨,随后迅速下跌,涉嫌出现“乌龙指”。
“前一段时间,当中国许多地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时,虽然国内棉花市场已进入传统的新棉花上市旺季,但受疫情防治影响,籽棉销售、皮棉加工和流通不是很顺畅。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未来棉花市场需求的预期更加悲观,导致棉花现货价格共同下降。当价格低于新皮棉加工成本时,市场对后期价格预期开始出现分歧。当时,美国棉花期货价格在短期内继续上涨,这似乎表明全球棉花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国内棉花市场情绪非常不稳定。”浙江省杭州棉花期货投资者王胜军表示,仔细研究市场情绪变化时间,原因和市场差异时间点可以发现宏观经济环境悄然变化,棉花市场价格只是适度反应,只有市场变化细节更敏感或更深入的产业研究才会发现。例如,在此期间,只有通过相关机构不断出台和公布的各种措施和政策,才能发现问题,整个市场的复苏迹象开始显现。随后,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给出了经济发展、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的信号。此时,当大多数投资者仍持怀疑态度时,包机进入市场的消息多次成为权威媒体的重要布局,棉花下游需求的恢复变得可以预期,新疆棉花运输渠道也打开,棉花等许多商品的价格悄然上涨。
据朱磊介绍,目前棉花市场基本面的因素并不支持价格持续上涨。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新疆新陈棉花出口越来越顺畅,内地供应紧张的格局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同时,新产皮棉进入棉花期货指定交货库的速度正在加快,新产皮棉的公检数量不断增加,郑棉盘面面临的抛售压力依然很大。同时,除了刚需采购,纺织企业追求棉花价格增加采购量和囤积的意愿并不强。此外,下游产业的外贸订单尚未大幅上升,除中东外,欧美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需求依然疲软。但棉花产业链的一些环节原材料库存较低。如果排除纺织厂棉纱较大的库存,织布厂和贸易商手中的棉纱很少。重要的是,经济复苏的市场情绪仍在加强,人们对未来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当需求预期乐观时,市场价格可能很难回落太多。
浙江省宁波市棉花市场高级研究员张先生告诉记者,棉花价格的上涨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国内消费的期望。当人们即将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时,大多数人期望或认为市场会出现一点点“报复性消费”。
“我对后期市场运行趋势的判断是强振荡。目前,市场的主流是在交易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预期波动和生产恢复,因为除了需求仍然疲软外,还没有新的负面因素。”张先生说,从国际市场来看,美联储加息基本达到顶峰,潜在通胀即将上升,为市场提供了新的长期炒作主题。
虽然国内市场存在较大的库存压力,但郑棉2305合约的期货价格在技术上也相当强劲。张先生认为,郑棉2305合短期内14565元/吨压力较大。如果后期突破站稳脚跟,长期空头格局将被打破。
据王胜军介绍,目前新疆籽棉收购已基本结束,其中北疆已全部结束,南疆喀什仍有少量籽棉在流通。虽然有些轧花厂不断提价收购,甚至给出了6.5元/公斤的高价,但由于收购量小,轧花厂对籽棉的衣服和长度要求高,这些价格对市场影响不大。从今年大多数轧花厂的经营情况来看,整体比去年好。在吸取了2021年高价收购籽棉、低价出售皮棉的教训后,今年大部分轧花厂收购都比较理性,由于疫情防控的限制,大量种子棉跨区域流动的现象几乎没有出现,使得各轧花厂的收购量相对平均,收购价格差别不大。对于一些起步较早的轧花厂花厂籽棉收购成本也具有较强的优势。一个重要问题是早期加工的棉花没有及时运到期货交割仓库,导致市场集中上市压力没有明显反映,上市时间也延长了很多,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总体上,在当前棉花价格高之后,一些轧花厂经营利润空间可观,一些轧花厂甚至有望弥补去年的大部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