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大商所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等8个豆类期货及期权正式引进海外交易者。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致辞中表示,将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作为国内特定品种国际化,是中国证监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大豆系列品种对外开放是交易所首次在全品种链同步引进海外交易员,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以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状态进入制度对外开放的新境界。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有17个品种引进海外交易者;菜籽油期货作为一个特定的品种,已经在路上,对外开放的品种家族也在不断壮大。单一品种方面,2022年海外交易者成交量占27.35%,日均持仓量占34.37%。海外客户日益成为交易和竞价的重要力量。
包括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作为国内特定品种引入海外交易者,可以增强中国与国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的粘性和韧性,更好地服务全球和中国粮油安全,提升大豆系列品种“中国价格”和“中国品质”国际影响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期货市场进入制度对外开放新境界
12月26日,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引入海外交易员启动仪式,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视频演讲中表示,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作为国内特定品种实现国际化,这是中国证监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这也是大型商业研究所和期货行业深入服务国内外大豆和石油行业,促进中国大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有力措施。大型商业研究所大豆系列品种对外开放是交易所首次在整个品种链中同步引进海外交易员,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进入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制度对外开放新领域。
方星海指出,自2013年期货市场首次推出夜间交易以来,大部分品种都进行了连续交易,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全球市场的变化,为海外交易者的参与奠定基础。自2018年以来,海外交易员首次以国内特定品种的形式引进,包括大豆等8个期货和期权品种,17个品种引进了海外交易员;菜籽油期货作为特定品种,已经在路上,对外开放的品种家断增长。
与此同时,保税交割业务不断拓展,QFII和RQFII参与国内期货、期权交易的政策措施已经实施,仍在探索设立海外交割点、订单路由等各种外部合作方式,开放路径将继续拓宽。截至11月30日,共有702名海外交易客户开户。
在单一品种方面,2022年海外交易员成交量占27.35%,日均持仓量占34.37%。海外客户日益成为交易和竞价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定价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直接利用中国期货价格进行基差贸易,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海外生产企业利用中国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更好地维护生产经营稳定。
提升“中国期货价格”更好的国际影响力服务国家粮油安全
目前,大商所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工具体系,成交量和仓位分别占大商所所有品种的27.56%和31.66%,是实体行业参与最活跃、功能最好的品种之一。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严绍明表示,通过丰富产业链品种,引进海外交易员,建立与全面开放现货市场相匹配的大豆期货市场,充分发挥中国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中国期货价格”及时传达中国作为全球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和转基因大豆主销区的市场趋势,增强全球大豆产业主体积极参考中国市场安排生产经营的内生动力,增强中国与国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的粘性和韧性,更好地服务全球和中国粮油安全。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表示,引进海外交易员后,全球大豆产业链各环节可以直接管理中国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获得完整的生产和营销避险工具,实现稳定经营,确保国际供应链的稳定,促进中国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刚表示,豆期货和期权引入海外交易员,是油期货和期权市场发展的新突破,是产业风险管理需求和期货市场供应动态平衡的新成果,将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帮助全球贸易体系出现更多的中国价格、中国声音和中国标准。
目前,在我国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大豆加工企业产量占全国的90%,其中外资企业均为期货市场参与者。近年来,“期货价格+升贴水”大豆相关价模式广泛应用于大豆相关行业,深刻改变了传统“一口价”贸易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