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2022年支付行业数字服务收入将保持高水平稳定增长

日期:2022-12-30阅读:278

12月30日(记者朱玲)三方支付机构的2022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一方面,保持合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促进支付机构的合规底线;另一方面,保持市场,行业发展进入平缓期,甚至交易规模增长下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此背景下,支付行业“整合”与“离场”正在加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股权转让已达7例,23家支付机构突然离场。在过去的三年里,只有14家支付机构被取消。业内专家预测,2023年可能仍有更多支付机构被动或主动退出市场。

艾瑞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第三方支付企业打破局面的途径是拓宽支付主营业务的精益运营和多元化服务轨道。

从政策方面看,2022年对支付行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也称“259号文”)于3月1日开始实施。

259号文件对终端业务、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监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其中,明确规定“一个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一个受理终端序列号”“一个银行卡受理终端只能对应一个特约商户”此外,支付机构还需要在限期内对不符合要求的银行卡受理终端进行改造或更换。

这让过去吃尽监管红利的支付行业迎来了“合规转型阵痛”。随着灰色地带的逐渐消失,一些支付机构也在将重点转向真正的商家,并纷纷上调POS机费率,以稳定收入。

从罚单的角度来看,该行业已经开出了4000万的罚单。今年2月,快递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四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004万元;4月,银盛因存四项违法行为被罚款2245万元,董事长直接责任被罚款44.9万元;11月,联动优势被国家外汇管理局罚款1095万元;百联优力因四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共罚款6489万元,相关负责人井广涛被罚款25万元,创下年内罚款最高纪录。

此外,据中国网络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就有14张罚款罚款超过100万元,包括北京爱农驿站被罚款716万元3万元、430万元、447万元、410万元。

艾瑞咨询在《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中表示,监管对支付价值链中的不同角色提出了详细的针对性要求,加强了对支付受理端和特殊商户的管理,更强调了账户侧支付机构储备、转账和监督的原则。

“总的来说,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为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报告中说。

从市场方面看,在疫情的冲击下,餐饮、旅游、娱乐商受重伤,支付机构交易量也有所下降。”许多支付机构都面临着交易量下降的局面。”一位支付机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以线下收单业务为核心的支付机构,收入往往与商户交易量成正比。

至少从半年报来看,多家支付机构的业务拓展步伐有所放缓。在公布业绩的9家支付机构中,随行支付、开店宝、合利宝的收入同比下降,移卡、开店宝、合利宝等机构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国通兴义母公司新大陆支付服务业务总交易量同比下降17.85%。只有嘉联支付和海科融合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重增长。

事实上,即使是账户方面的巨头,腾讯在第二季度报告中也表示,金融科技服务收入的同比增长比上个季度有所放缓,因为4月和5月新一轮新冠军疫情暂时抑制了商业支付活动。

支付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的深度整合正在悄然进行。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央行已取消70家支付机构的支付许可证,其中2022年有23家,主要是预付卡业务机构。在过去的三年里,只有14家被取消。行业专家预测,2023年仍有更多的支付机构可能被动或主动退出市场。

支付股权转让也频繁发生。年内,银联业务全部转让北京数字王府井、上海银联电子、北京银联业务、广州银联网络持有的股份。银联业务相关负责人曾回应中国网络财经记者,主动整合控股子公司,以满足相关监管要求和精神。

今年6月,小商品城完成了快递支付100%股权的收购;9月,中联信(福建)支付公司100%股权被拍卖;10月,广西恒大万通支付的40%股权被股东质押或收入中通快递;11月,广电运通收购中金支付90.01%股权;12月,邦付宝100%股权拟转让。

“行业整合和频繁转移的主要原因是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趋于成熟,整体基础大,C端流量逐渐达到顶峰,行业竞争加剧。同时,移动支付的兴起推动了整体业务逻辑的变化,这也是加快预付卡支付机构适者生存的原因之一。”博通咨询高级分析师王鹏博说。

在他看来,支付已经成为商业流量的入口,这对平台建立闭环生态和降低运营成本非常重要。未来,支付许可证将相对集中在有支付场景的机构手中。

易观分析金融业高级顾问苏晓瑞表示,支付机构表示,支付机构“有进有退”,支付牌照“有买有卖”它不仅是支付行业有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市场对支付许可证背后价值的高度认可。

上述发展现状迫使支付机构积极寻找利润的第二个增长点。在数字经济的倡导下,抓住B端企业的数字服务机遇已成为支付机构探索的必然途径。

根据支付清算协会的调查数据,只有17.6%的支付机构没有指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32.7%的支付机构将数字化转型为公司战略规划的第一部分,6.7%的支付机构制定了数字化专项战略规划。

博通咨询发布的《2022年支付行业企业数字服务专题分析》预计,到2024年,支付机构企业数字收入(不包括贷款服务收入)将继续上升至4000亿元。2022年,受疫情影响,该行业的收入增长率全年下降。但由于账户侧巨头的长尾效应,预计企业数字服务收入仍将保持两位数的积极增长率。未来,随着支付机构技术和产品的高度成熟,数字服务收入将保持高水平的稳定增长。

“打破第三方支付企业的道路在于精益运营和多元化服务的拓宽。”艾瑞咨询在上述报告中提到,当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转型时,B端企业产业链支付仍有进一步渗透的空间,将推动第三方企业支付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但王鹏波也指出,近年来,中小型支付机构因利润不足而陷入被动循环,需要转型。转型交易服务前期投资巨大,短期内无法增加利润,然后寻找数字增值服务。

苏晓瑞表示,该行业仍有机会打破这一局面。中小型支付机构在加强合规管理的同时,应积极加入数字浪潮,在数字经济时代寻求机遇,在积极应对中寻求发展。未来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将主要得益于长尾效应的延续和数字工具加速行业数字化程度带来的企业增值服务增长。此外,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也将给该行业带来新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