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全面实施“两平衡一冻结”制度严格执行非农建设

日期:2023-01-05阅读:26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空间载体和能源的物质基础。如何保持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与宏观政策的协调?如何通过管理和制度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本报记者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党委书记、部长王广华。

配合宏观经济政策,不断优化土地利用、能源资源等要素保障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预计2023年经济运行将整体恢复。自然资源部将出台哪些政策来保障要素,促进经济运行的整体改善?

王光华:自2022年以来,面对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了整体经济社会稳定。自然资源部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确保土地利用的海洋要素:划分“三区三线”加快各级土地空间规划的编制,为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空间规划依据;坚持土地要素跟随项目,增强土地规划安排的针对性;采取非凡措施,结合先行土地利用、承诺制度、空缺验收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促进重要项目有效投资的实施;2022年两次采取土地用海审批行动,有效确保若干重大项目及时实施;支持实体经济及相关工业产业降低土地成本;协调煤矿土地供应程序,取得采矿许可证,加快钾盐储存扩张,做好煤钾盐供应。

根据目前的情况,2022年由于土地利用海洋的影响,没有合法的监管项目。下一步,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大部署,不断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合作,促进整体经济运行复苏。首先,适当提高今年的土地计划指标,以支持“十四五”加快规划建设重大项目,支持城市群和城市圈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加强历史周边填海的振兴和利用,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海洋利用。新的周边填海工程继续得到严格控制,但国家重大项目的海洋需求得到了保障。三是促进土地审批权“放管服”改革使省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增加储和生产,加快新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提高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自然资源部在能源资源保障、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是什么?

王广华: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勘察开发关系到国民经济、民生和国家安全。我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一方面,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矿产品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内外双循环。“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在特殊情况下确保国内资源的安全。中共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确保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安全作出了重要安排。我们将重点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国内勘探开发和储存。

全面启动新一轮国内战略矿产搜索行动。突出我国短缺和大宗战略矿产,重点关注重要含油气盆地和重点矿区带,实施分类政策,促进储存和生产。同时,组织实施矿产战略储备项目,提高战略矿产资源的长期保障能力。

努力完善社会资本投资调查和采矿的激励政策。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完善支持采矿调查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示范的主导作用,尽快推进新的采矿权转让收入征收管理措施和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市场实体参与采矿调查的积极性。

支持新能源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研究出台支持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戈壁、沙漠、沙滩等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研究制定光伏风电管理政策,促进海上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海上风电布局深海。

牢牢把握18亿亩耕地红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记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要牢牢保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自然资源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

王广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名当名归”。自然资源部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神,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耕地保护,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基本保障。

《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规定,全国耕地保护目标为18.65亿亩,直至2035年不变。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夯实耕地保护责任,层层签署耕地保护责任书,落实耕地保护党严格考核,否决重大问题,终身追究责任。全面实施“两平衡一冻结”制度严格执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平衡,稳步推进耕地年度进出平衡,冻结同等数量的非法占用耕地补充耕地指标。稳步有序优化耕地布局,逐步将过去在山上开垦的耕地调整到山下,尽可能调整山下的果树和树木,使各种农业生产各得其所。加快耕地保护立法,尽快出台法律,以更严格的法治制度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落实党中央关于耕地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重点,每年进行一次耕地保护监督。继续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严肃查处挖田造湖造景等破坏耕地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调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生态保护和恢复的主要责任部门,自然资源部如何通过管理和制度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转型,帮助建设美丽中国?

王光华: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实践绿水青山是金银山的理念,基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度规划发展,坚持节约、保护、自然恢复的原则,促进绿色转型发展,促进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设。

科学规划土地空间布局,促进主要功能有效约束和土地开发有序空间发展模式的形成。根据国家土地空间规划纲要,加快地方各级土地空间规划审批实施,发挥规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发展边界空间控制作用,真正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生态损害,支持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抓住资源利用的源头,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市场配置机制。坚持景观、森林、田野、湖泊、草、沙的综合保护和系统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快重大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项目的实施,推进国家公园法立法,逐步建设若干国家公园;科学开展大规模土地绿化,实施重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维护生态安全。

坚持减少碳和增加外汇,帮助实现碳峰值碳中和。通过完善土地空间规划重要控制指标的传导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对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加强土地空间规划和用途控制,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巩固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碳汇量能力。完善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等领域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