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升,近期锡价再次上涨,走出近半年新高,最高每吨超过21万元/吨。
记者从行业分析师那里了解到,市场强劲预期是锡价格复苏的主要原因,但在当前供需疲软的现实中,短期超卖反弹将导致上升动力不足,从长远来看,矿业供应紧张和宏观经济复苏,可能推动锡价格重心上升。
2022年锡价先涨后抑,年初创下39万元/吨高价后一路下跌,10月跌至15万元/吨左右,跌幅近60%。11月底后,反弹之路开始,上周收复21万元/吨,创下半年新高。
据业内人士介绍,本轮锡价复苏主要是市场强劲预期推动的,但目前供需疲软仍存在,可能导致短期上涨动力不足。
一位云南锡贸易商告诉记者:“期货板块的上涨对我国现货中低端产品(含锡量低的产品)影响不大,高端锡材价格大幅上涨,出货量下降。”
“去年11月美元指数下跌是锡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核心因素是市场对宏观过度悲观预期的修复。”中信建设投资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张伟新告诉记者,在海外,通胀已经达到顶峰,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有望放缓。在国内,防疫政策优化,房地产预计将迎来修复性反弹,整体良好的强劲预期将推动锡价格的复苏。
上海钢联稀贵金属事业部锡分析师丁文强也对记者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宏观市场乐观是本轮市场上涨的核心原因。国内疫情控制全面放松,市场对明年消费复苏充满期待,强烈预期进一步推动锡价上涨。”
但对于短期锡价走势,上述人士并不乐观。丁文强表示,锡价反弹更多体现在对未来消费复苏的预期上,目前实际需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在目前锡供需疲软的格局下,预计近期价格走势将保持震荡,高回落风险依然存在。
张伟新还认为,锡价反弹更多的是一种修复性市场,包括价格超卖反弹和情绪逆转,本质上缺乏基本面支撑。
方正中期期货在1月6日的锡年报中也指出,短期内供需双弱格局难以改变,但随着下半年需求侧的改善,有望扭转局面。
对于锡价的长期走势,许多分析机构持乐观态度,认为在上游矿产供应有限的背景下,随着宏观经济水平的逐步复苏,锡价的重心可能会上升。
被称作“工业味精”锡主要用于制造焊锡、镀锡板、合金、化工产品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冶金化工、电器、建材、光伏、食品包装等领域。
国泰君安期货1月5日在国际锡业协会举行“2022亚洲锡业周”总的来说,各大相关企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锡价持乐观态度。绝大多数企业认为,2023年的价格重心将比2022年上升。随着疫情对需求的抑制逐渐消散,消费电子产业触底反弹,光伏锡的崛起,2023年全球锡需求将进一步上升。
丁文强告记者:“从长远来看,锡资源仍处于短缺格局,锡消费有望在2023年中得到改善,锡价重心可能上移。”
广发期货在1月2日的锡年报中指出,随着房地产复苏后传统消费的复苏,半导体行业触底反弹,需求增长将推动明年锡价重心上移至24-25万元/吨左右。从长远来看,在锡矿品位下降、新锡矿项目较少的背景下,需求弹性明显大于供给侧弹性。
但也有业内分析师持谨慎态度。张伟新告诉记者,全球经济衰退将导致锡需求基本面疲软,预计2023年锡价格中心将进一步下行。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压力峰值,锡价下行的可能性很大。但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海外迎来了短期的好转点,预计2023年Q3之后,全球经济形势将有所改善,需求回暖带锡价将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市场声音认为,上游锡矿材料制约下游生产紧张。记者致电行业龙头锡业股份(000960.SZ)证券部,对方回复:“在上游原材料方面,目前自产占30%,外购占70%,可以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下游订单方面,年底有客户补仓备货,略高于平时。去年整体产能目标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