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成都将探索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管理和保护模式

日期:2023-01-18阅读:16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巩固粮食安全基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措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决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建设所有永久性基本农田。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过去,零碎的小田和冬闲田逐渐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产田、增收田、高标准农田,描绘了农业发展的良好“丰富”景观。

1月6日,在江西省德兴新营街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几台挖掘机来回穿梭,平整土地,加强山脊,“田”逐渐变成“田”,“破田”变成“田”。德兴农业农村局农田办公室主任朱华峰告诉记者,2022年德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项目总投资1.2亿元。

目前是冬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记者了解到,许多地方正抓住有利机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升级。

在江西省赣州市新丰县嘉定镇竹仔岭村,200多亩耕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加快。“这片田属于100多户人家,以前是碎田,大型农机进不了地。现在田地平整,耕作效率更高。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业用水会更方便。”村民胡福生告诉记者。

2022年,山东省已提前完成665万亩建设任务。目前,山东省已建成7456.7万亩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已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1900亩.18亿亩耕地中有一半以上是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粮食产能1万亿斤以上。从区域分布来看,13个粮食主产省份共建成7.07亿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国建成面积的70.7%。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唐仁健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升级3500万亩。

寒冬十二月,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农田里的小麦正在越冬。农田里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机井,大型指针喷灌机静静地等待着明年的春季灌溉。它以泵为中心,半径300米,通过小水管喷出麦田井里的水。

谈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当地粮食种植者刘水波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地方,旱可以浇水排水,种地越来越省心。植保有专业公司,无人机有导航,晚上可以工作。”刘水波说,小麦地自动浇灌只需5天就能完成,平均每亩土地浇灌成本不到20元,比传统浇灌方式大大节省了人力经济成本。

黑龙江省宝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强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田间管理和收获更加便捷,间接提高粮食产量。”,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平均水稻每亩可增产约60公斤,大豆每亩可增产约40公斤,玉米每亩可增产约120公斤,农民每亩地可增收1200元。

农业和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郭军说:“建成后,高标准农田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后,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1个等级左右,亩均粮食产能可提高10%至20%。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郭军表示,特别是近年来,在极端天气频发、旱涝灾害严重的情况下,高标准农田在保障重灾区减产、保障轻灾区稳定生产、增加无灾区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据统计,2010年至2021年,我国农作物年受灾面积年均减少9%。

探索“田长制”、“井长制”、电力设施管护改革等管护新路径,完善农田设施管护长效机制……记者获悉,为了管理和保护高标准农田,山东省县、乡、村三级管理和保护负责人超过4.2万人,对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了网络调查。

“高标准农田要建好,要管好,要用好。”郭军表示,长期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分散,投入不足,导致重建轻管理。各级政府财力有限,难以落实管理和保护资金,进一步导致部分地区管理和保护主体难以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

2022年,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平均每亩财政投资从1500元增加到1950元,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广州等地在实施适当财政补贴的基础上,通过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渠道筹集建设后管理和保护资金;成都将探索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管理和保护模式,确保项目标准化、良性运行和长期效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地方政府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管理和保护,明确责任要求,确保资本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期管理和保护机制,确保“一亩建设、一亩管理、一亩效果”。

“今后,要按照权责明确、运行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日常管理保护与专项维护相结合的工程管理保护机制。完善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管理和保护的政策措施,确保管理和保护主体的合理收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探索开展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灾害保险。”郭俊说。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最近发布了《关于促进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指导意见》,还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管理和保护制度,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建立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和保护资金的合理保障机制,根据当地情况探索创新的管理和保护模式。

根据意见,通过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水平,进一步延长工程设施使用寿命,真正达到高标准,建立更高水平、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