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分析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情分析 >

2023年甲醇可能呈现“中间弱,两端强”趋势

日期:2023-01-30阅读:286

2022年,化工供需矛盾突出,能源价格一度大幅上涨,油价上涨推动化工产品上涨。然而,在强成本和弱需求的挤压下,大多数国内化工产品都陷入了低估值和低开工的困境。2023年,国内经济预期良好,市场消费复苏将给化工产品带来持续复苏的动力,但化工行业能否出现“青云”品种,更取决于每个品种的供需修复程度。

2022年上半年,在国外消费复苏的背景下,Brent油价从80美元/桶上涨到120美元/桶以上,下游化工产品被动上涨;下半年,国际油价下跌,国内化工产品同步走弱。2023年,原油市场逻辑将围绕供需展开。预计供应增长将放缓,需求将分化。经过2022年发达国家消费的快速恢复,2023年将面临需求下降的风险。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消费增长将成为支撑国际油价的核心。

欧盟对俄罗斯成品油出口的制裁令将于2月5日生效。2022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1070万桶/天,2022年12月原油出口量为486万桶/天,成品油和炼油产品出口量达到275万桶/天。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如果欧盟对俄罗斯成品油出口的制裁生效,202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将有下降170万-200万桶/天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原油供应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IEA月报预计,2023年全球原油供应增长预计将放缓至100万桶/日,明显低于2022年470万桶/日。此外,OPEC秘书长重申OPEC+不惜一切代价保持石油市场稳定。

此外,OPEC根据1月17日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和稳定经济、保障增长政策的不断努力,预计2023年中国将增加石油进口配额,日均原油需求将增加51万桶,同比增长3.83%。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进口原油4807万吨,环比增长133万吨,增长2.85%;中国原油加工量为5988万吨,同比增长2.5%。从全球角度看,2022年原油日均需求量为9955万桶。2023年,虽然美欧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原油需求增速有所下降,但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原油需求可能弥补发达国家的需求萎缩。预计2023年原油日均需求量将增加22万桶至10177万桶,增长率为2.2%。总体来看,消费恢复有望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核心力量。

总体而言,2023年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结转库存较低,供应方面存在OPEC支持和俄罗斯制裁的不确定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欧洲和美国需求的下降,预计随着北半球成品油需求的季节性改善,国际油价重点将逐渐上升,以支持国内油化工产品的成本,价格重点将逐渐上升。

国内需求逐步复苏,进口走强,出口高位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10207亿元,比2021年增长3.0%。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的加快,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

在国外,2022年12月,美国CPI同比增长6.5%,核心CPI同比增长5.7%,环比下降0.1%,环比数据自2020年以来首次转为负。随着美国通胀拐点的出现,预计美联储加息路径将放缓,美联储将在2023年2月、3月和5月的会议上分别加息25个基点。其中,2月份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3%。美国通胀的转折表明,外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尽管美联储加息放缓,但美联储的基准贷款利率仍然很高,全球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在国内投资和消费将显著改善的背景下,在国外需求下降的风险下,国内需求定价化工产品和建材相关品种的性能将强于外部市场定价的能源化工产品,国内化工产品的估值有望得到修复。

首先,在油化工产品投产大年的背景下,大部分品种都承受着压力。2023年仍是国内石油下游化工产品投产的大年。其中,苯乙烯,PTA,乙二醇、聚丙烯等品种的产能增速预计将达到20%,纯碱产能增速预计将达到近20%,而塑料、PVC,甲醇等化工产能增速将在5%左右相对较低。因此,从产能增长的角度来看,高增长率的化工产品可能面临生产压力,价格将随着新产能的推出而承受压力。其中,纯苯-苯乙烯,PTA,2023年上半年,乙二醇等新产能将集中释放,价格预计将继续承受压力,主要表现为产品利润将长期保持低水平。PTA由于老停车装置在2023年1月重启,春节期间下游需求萎缩,加工差距从2022年底500元/吨附近的中等偏好水平降至2023年1月的300元/吨。投产压力较大的PP和PP以及投产压力较大的PPPTA类似地,2023年1月以后加工利润将承压下行。

其次,油化工产品生产节奏发生变化,品种强度不同。由于新投资装置略有延迟,苯乙烯现货加工利润回升,基差逐渐加强。2023年5月以后,由于几个大型设备,乙二醇被转移到生产中EO,PE,SM或EVA等产品,供需预期将从第一季度严重过剩转向第二季度供需紧平衡,因此交易估值修复逻辑和期货价格表现强劲。可以看出,在长期低利润预期下,由于设备生产或生产导致供应节奏的变化,推动了部分化工产品的估值修复。2023年,市场对生产压力较大的品种利润预期较低,但也需要密切关注设备的生产进度。

最后,煤化工产品利润提高,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2022年下半年,化工煤走势强劲,导致国内外原材料企业被迫减产停产,体现在甲醇、乙二醇等方面。但煤炭企业配套设备运行相对稳定,主要是煤炭利润丰厚,增加了企业对下游化工设备亏损的容忍度。2023年,随着澳大利亚煤炭进口的恢复,国内化工煤炭价格重点将下降,加上终端消费改善带来的化工估值复苏,预计煤化工企业利润状况将改善,煤化工装置产能利用率也将提高。今年上半年,由于伊朗装置维护,甲醇库存可能保持低位,加上传统和新兴MTO需求恢复的预期,形成了价格上涨的逻辑。二季度后,甲醇库存可能逐渐回升,下半年旺季再次转为去库。因此,2023年甲醇可能呈现出“中间弱,两端强”的趋势。煤化工的另一个期货品种是尿素,其消费主要是农业。2023年,虽然尿素供需格局偏宽松,但收储政策难以预测,尤其是上半年夏管肥政策。如果夏管肥临时储备与淡储时间重叠,并在3月至4月出现肥料旺季,则尿素积极因素将集中出现。今年下半年,随着供应增长和需求疲软,尿素价格可能会变得疲软。

综合以上分析,化工估值有整体修复预期,但品种之间的分化仍然存在,特别是供需差异明显可能带来跨品种套利机会。具体来说,生产能力规划处于较低水平PE,PVC,甲醇等品种,如果消费能像预期的那样修复,那么价格表现材料相对强劲,市场前景可以集中关注PVC,由于PVC在2022年大幅下跌,估值较低,如果2023年房地产稳定政策能够恢复房地产市场,将对PVC发挥直接的积极作用。此外,PE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年底。虽然2023年国内PE供应压力增长不明显,但国外低价供应的影响仍难以避免。因此,在三个聚烯烃品种中,PP倾向于偏空思路,PVC而PE主要是偏多,可以选择跨品种套利操作的机会。此外,从MTO的上下游来看,多甲醇空PP的机会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