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PVC先跌后涨
2020年初,聚氯乙烯在基本面和宏观共振下大幅下降。从宏观角度看,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主要的干扰因素。国内疫情的爆发使春节后下游难以恢复,市场对市场前景缺乏信心,分阶段供需明显不匹配。受疫情影响,海外股市继续熔断,原油叠加地缘冲突跌至历史低点。全球系统性风险加剧了聚氯乙烯价格的非理性运行。
到2020年4月,PVC将触底反弹。疫情仍是当前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严格防控,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需求和估值修复的预期下,大宗商品整体止跌走强,宏观氛围转暖。从基本面来看,PVC也很强。4月至5月,供应端出现集中维护,需求订单反弹后迎来赶工潮。PVC库存供应减少,需求迅速下降。一些海外国家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了整体经济的复苏。在内外宏观强化和PVC基本面共振下,PVC从4月1日的4950点上升到7月中旬的6740点,上升了36%。
从7月中旬到9月底,PVC震荡僵持。从供需角度看,现阶段国内维修产能陆续恢复,PVC行业开工率回到75%以上.5月至7月,总进出口净进口货物34万吨。由于高温天气,需求端由于高温天气。.洪水等影响负荷下降。供需面疲软,库存略有疲劳。在无新驱动下,市场观望情绪逐渐加剧,震荡阶段盘面主要在6400~6800元/吨之间运行。
经过三季度的盘整,PVC再次迎来拉升。10月初至12月中旬,V主力合约从6765元/吨涨至8000元/吨左右,涨幅达到18.25%。这一阶段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两个方面:1。从整体大宗商品的宏观层面来看,资金情绪火爆:黑色.有色盘面上涨强劲。2.随着海外需求的增加,PVC出口窗口的打开。第四季度,受飓风天气影响,西湖化学等海外装置.美国台湾塑料等设备暂停。然而,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和需求的复苏,供应减少和需求的增加导致了外部聚氯乙烯价格的显著上涨。当时,国内出口利润估计已接近5年来的高水平,并继续上升。出口窗口的开放叠加在中国刚刚经历了秋季维护,供应疲软,需求强劲,聚氯乙烯社会库存继续减少近19万吨,接近历史低点,供应紧张。
从出口利润来看,出口利润从10月中下旬开始减弱;国内期继续上升,但此时涨幅明显超过外部市场。过热的市场情绪可能会导致PVC市场过度“疯狂”。当PVC库存停止下降时,盘面迎来了一轮回调。当强烈的市场情绪影响情况时。具体来说,从11月底开始,产品企业受到原材料价格过高的制约,出现了减负停车的情况。12月份,情况进一步扩大,部分中大企业开始减产。
2021年:能耗双控驱动,PVC冲高回落
21年初,为了防止疫情再次爆发,全国许多地方都提倡当地春节。虽然一些企业已经提前放假回家,但这一政策仍给需求端带来了一些好处:下游企业有提前开工的预期,节前库存氛围浓厚。2020年底的一轮下跌停止了企稳。
春节期间,极端天气灾害使全球聚氯乙烯供应迅速紧张,具体来说,2月份德克萨斯州突然寒潮,低温导致大量德克萨斯石化企业瘫痪,电力中断,由于低温时间长,设备管道等设施需要安全检查维护,影响区域信越.西方化学.台湾塑料装置停车,出口量急剧下降,3月份订单交付受到影响,全球价格大幅上涨。3月中旬至下旬,台湾塑料美国装置恢复,新越和西方开始试运行,但4月新越和西方维修,美国出口量仍保持紧张。从1月到4月中旬,亚洲.美国增加了350美元/吨,欧洲增加了335美元/吨。国内“碳中和”.碳达峰政策正式实施,内蒙古限电下PVC原材料成本增加.供应有限。在内部供应不稳定、外部需求刺激出口量的情况下,PVC价格迎来了一轮上涨。
从第二季度后期到第三季度,PVC没有太多新的积极刺激。出口连续成交量叠加,部分产期不规则限电,使得价格高位强劲,而下游被动接受高价。但PVC出口预计将逐月下降,国内需求处于淡季,限电导致下游库存意愿不强,采购谨慎刚性需求,难以形成强劲的上升驱动力。
到第三季度末,各地为完成季度双控指标考核,开启了一轮大规模的强限电,PVC.电石企业继续低水平开工,全年创下新低。与8月份相比,产量明显下降,生产企业更愿意出售和支持价格。此外,由于当时煤炭预期紧张,缺口较大,动力煤价格一路走强。在供应和成本支持逻辑的指导下,加上PVC投机的加速上升,创下历史新高1.3万+水平。
在9月至10月的快速拉升下,PVC趋势“疯狂”,价格脱离基本面,下游压力导致产品企业严重分化,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年度高成本压力,PVC社会库存出现了几周的季节性疲劳库存。随着阶段性积极性的耗尽,主合同的高资本止损利润导致了“多杀多”的局面。随后,国家发改委不断出台煤炭政策,多方面大力控制煤炭价格,导致动力煤悬崖式下跌。PVC上升的主要逻辑——成本支撑崩溃,叠加建材因房地产接连爆炸,市场情绪悲观,主合同V一路下跌4000元/吨,跌至8000元/吨一线。
2022年:需求崩溃,PVC重心下移
回顾过去22年,宏观干扰加强,美联储加息.国内疫情.在房地产疲软的情况下,整体承压运行。
具体来说,年初兰炭限产.宏观预期转暖下,整体市场氛围强劲,社会库存低,节前PVC一定会向上推动。春节过后,PVC在商品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继续上涨,突破9000一线。然而,随着下游需求的伪造,多头减仓的重心下降了。
3月份,俄乌冲突爆发,原油爆发。.在制裁预期下,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大幅上升,化工重心整体上升。随着冬奥会的结束,国内下游需求预计将再次上升。随着印度对话反倾销税的到期,中国的出口量在1月至2月达到25万吨。在多重积极支持下,聚氯乙烯价格上涨至今年高点,但国内聚氯乙烯面临估值风险。由于国内聚氯乙烯生产主要以煤化工为主,实质性成本重心上升有限,行业利润高于其他化工产品。
第二季度,美联储加息.国内房地产数据惨淡.在疫情干扰的背景下,整体呈下降趋势。在供应端集中维护和出口支持的具体前半段,矛盾没有严重加剧,库存平仓难以季节性去除,PVC价格下跌缓慢。全年5.5%的经济目标仍有信心。此外,在上海疫情解封、需求补偿的预期下,6月初出现反弹,主合同上涨约700点至8800点。
从6月中旬开始,疫情缓解后需求改善的逻辑被证伪。供应端部分维修装置在回归预期后,供应端压力增加;房地产恶化下国内需求疲软,海外需求淡季,台湾塑料价格下调出口边际减弱。在此背景下,市场信心崩溃,PVC7月中旬,PVC价格重心大幅下跌至6100一线,外采电石亏损近千元,一体化降至近五年同期低位。
8月初至11月初,虽然在限电、煤炭价格上涨和交通保障楼的带动下出现反弹,但PVC薄弱的基本面状态并没有得到有限改善。“金九银十”结束时,作为今年“唯一”的需求,市场对后续需求的预期更加悲观。结合两个仓库(社会仓库和工厂仓库),累计仓库达到近五年同期的明显高水平,PVC价格下跌至今年低点5500一线。
年底宏观情绪出现转折,美联储加息放缓,国内疫情放松,.房地产“三支箭”.在降低限购门槛等一系列政策下,市场对2023年经济持乐观态度。PVC基本面略有改善。一方面,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在生产利润的压力下,PVC行业的建设降至较低水平,社会库存在过去两个月内被削减。在出口方面,印度市场积极买入,亚洲市场的快速上涨导致了大量的出口。在此基础上,PVC价格的周期性底部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估值,PVC5800一线震荡后向上突破6400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