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飞利信搭上了ChatGPT概念的快车,股价最高涨至4.79元/股,较去年末涨30%。但4月中旬以来,该公司股价快速回落,目前已跌至年初水平。
记者注意到,飞利信近年来已陷入持续亏损状态,最近三年的归母净亏损累计达20亿元。而目前其高管持有的部分股份也处于冻结状态。
董事长无法履职,多次陷入诉讼案的飞利信,还能否在AIGC的快车上找到座位呢?
搭上AIGC快车,股价却坐上了过山车
官网信息显示,飞利信成立于2002年,定位为政府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于201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以智能会议系统第一股成功上市。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企业并购进军智慧城市、大数据等新领域。
飞利信称,目前其已构建起完整的战略布局,并形成智慧城市、智能会议、大数据和互联网教育四大业务版块,为客户提供相对应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今年以来,随着ChatGPT的爆火,相关概念股股价得以大幅拉升,呈现出多连板的态势。从AI处理器、AIGC相关技术储备的应用、算法层、下游厂商均受到影响。
自今年2月以来,飞利信不断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回答其在AIGC领域布局的相关问题。飞利信表示,其智能会议版块涉及到ChatGPT技术,主要用于补偿语音自动识别中的语义顺畅,并称该公司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储备,主要应用在智能会议的语音识别领域。
该公司表示,其智能会议版块生成会议纪要的核心技术是语音识别,已经尝试多种语音、声纹识别技术处理该功能。ChatGPT可以用于补偿在自动识别中的语义顺畅,涉及到NLP, ASR, TTS等技术。同时,飞利信补充道,在AIGC领域布局主要是基于厦门精图的KINGMAP在智能遥感图像、知识图谱的使用。
今年以来,受ChatGPT概念影响,飞利信的股价不断上涨,最高涨至4.79元/股,较去年末涨30%。但4月中旬以来,飞利信的股价开始呈现下跌态势,目前已经跌回了今年初的水平。
近三年累计归母净亏超20亿元
通常而言,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往往与公司业绩及高管状况有着紧密关联。
根据飞利信发布的年报数据,该公司2022年营收与归母净利双双下滑。其中营业收入11.43亿元,同比下滑33.16%;归母净亏损4.69亿元,较上年亏损额增加2.17亿元。
飞利信曾在业绩预告中表示,2022年全国各地疫情反复持续,防控政策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西北地区、华东地区等受疫情防控影响很大,该公司在当地的多个相关项目执行进度和供货周期大幅延迟,从而影响了收入的确认。
同时,2022 年该公司的银行贷款担保措施仍受到制约,多重因素导致报告期内公司资金流动性不足。公司继续执行稳健发展的策略,主动放弃部分风险较高的项目,缩减了前期投入较多的项目、严格控制成本及费用,综合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且报告期内继续投入自主产品的研发,研发费用较大。
此外,在业绩预告中,飞利信称,受疫情和宏观经济放缓影响,下游客户回款速度相较上年同期继续放缓,应收款项账龄增长,对应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有较大增加。飞利信基于谨慎性原则,本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显示,该公司信用减值损失达到1.55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达43.89%。
但这并非是飞利信首年出现亏损,2018年其就曾出现超过19个亿的归母净亏损。2019年该公司扭亏为盈之后,自2020年以来,飞利信就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三年来累计归母净亏损超过20亿元。
多次卷入诉讼案
除了杨振华,飞利信其他几位高管的股份大部分也仍处于冻结状态。而公司高管股份集中被冻结的背后,隐藏着飞利信控股股东及公司不断卷入诉讼案的舆情。
其3月20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全资子公司飞利信电子查询银行账户信息获悉其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被冻结金额合计233.79万元。
飞利信表示,该次全资子公司被冻结金额占公司2022年度未经审计货币资金的1.78%,占比相对较小,未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这与哪个诉讼案件有关尚不得而知,但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股份与银行账户被冻结势必会给飞利信带来不小的现金流压力,从而影响该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