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市场动态 >

全球经济日益复杂,中国经济又将如何发展?

日期:2023-05-09阅读:281

        2023年5月,美联储加息动作延续了数十年来最激进的紧缩行动,银行接连倒闭,金融风险蔓延……全球经济日益复杂的形势下,2023年金融动荡成为中国与世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2023年全球经济是何走势?中国经济又将如何发展?

       第四届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京举办,此次论题以“2023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为主题内容,20位来自全球著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与学者对相关话题展开探讨。人工智能相当于当年的核武器在当前全球背景下的金融动荡中,新一轮世界经济秩序变革成为热议话题。在本次论坛上,20位首席经济学家与学者对中国与世界金融市场作出前瞻分析,围绕中国经济扩内需、美国金融行业震荡影响等多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会上,北大国发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提出“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的新周期”这一观点。据姚洋介绍,新周期可以从技术长周期、中国经济自身周期两个角度理解。其中,在技术长周期方面,姚洋认为中国当前在AI领域、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等新技术领域占据了先机,甚至是占主导地位。在量子计算、量子通讯、核聚变、光子芯片等未来技术方面,中国也绝对不落后,甚至可以说是稳定地处在世界第一阵营。

       另在中国经济自身周期中,姚洋指出,经过过去数十年的积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追求脱虚向实,实体经济与硬科技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从当前各行业数字化表现来看,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抢抓科技发展先机成为各省市追求的目标。中国助力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完善,科技也推动了新的经济生长周期形成。同时,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阔,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后进一步传导至实体经济。

       而在新兴技术中,人工智能是不容忽视的一环。2023年初,ChatGPT出现现象级爆火,随后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的广泛讨论,并进一步引发了各国监管部门对人工智能应用安全风险问题的关注。美国白宫召开人工智能峰会,并宣布了首个旨在控制人工智能风险的新举措。对于人工智能后续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当前业内暂未达成统一,但加强人工智能监管已然成为各国共识。而在本次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也着重强调了中美要联合办好、管好人工智能。在李稻葵看来,当前没有人能完全否定人工智能对人类是毁灭性、灾难性的打击,这就要求人类做好人工智能管理。中美是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国家,要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想要世界稳定,中美联合办好人工智能比搞好经济更为重要。“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算力、程序员、大数据,在这些方面中美都是领先国家。

       总体来看,世界大事,占全球43%经济体量的中美是有重要责任的,相当于当年搞核武器,中美一定要协商,研究制定全球人工智能人类宪法,严格限制不能做的事情。”李稻葵建议称。中国经济恢复情况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在发言中,李稻葵还提到,中美两国要各自办好自己重要的事,中国要稳增长、保增长,美国则是做好金融稳定工作。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金融政策的激进转向让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动荡中,也在2023年进一步引发了美国银行业的爆雷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至5.2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第10次加息,累计加息幅度达到500基点。就在美联储宣布本轮加息前,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于当地时间5月1日被宣布关闭,由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这也是2023年3月以来,美国第三家因资金链断裂而被关闭、接管的区域性银行。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副院长张晓燕分析指出,美国银行业危机主要源于美联储持续加息和金融机构运营不善。疫情期间量化宽松政策与能源价格刺激美国通胀高筑,美联储又为了应对通胀不断加息,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银行客群和业务高度集中,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利率风险管理不善,市场环境变化时容易面临流动性风险,恐慌情绪蔓延后产生挤兑。金融市场的传导效应下,美联储的加息动作也让不少海外主要经济体陷入了负利率困境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2022年在其他国家央行加息动作中,中国央行逆势降息。谈及美国银行业动荡对中国的影响,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首先是要考虑维护对外融资的安全,其次是对外资产的安全。再者要关注若美股剧震可能带来的溢出效应。最后是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

       自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加息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6.3附近大幅贬值至7.3附近,随后强势反弹至6.7附近波动。进入2023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围绕6.8波动,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针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管涛直言,2022年美联储紧缩对人民币影响相对比较大,但2023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不是外围环境,而是中国经济恢复的状况。2023年大概率是世界经济往下,中国经济往上,反弹高度有多少、质量有多好才是真正决定人民币强弱的关键。美联储政策和美元汇率的波动,只能在短期内对人民币形成扰动。此外,管涛强调,美国银行业动荡的风险还没有完全过去,从中国来讲,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境内机构都要加强形势分析,摸清底数,做好预案。稳增长、保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核心问题展望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拓展到全球经济发展,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业务委员会主席黄海洲表示,2023年经济发展有两个关键的变量:一个是美国的通胀,一个是中国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方面,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增长、保增长,2023年将是中国经济增长较好的一年,市场普遍预计增长幅度将在5%以上,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