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煤老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在日前于此间举行的2018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煤炭大省山西的这一提法引起国内外能源领域人士高度关注。记者采访发现,山西通过主动减煤,不断推进能源革命,已成为全国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
昔日“煤老大”主动减煤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当日,《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修编版)》恰好公示期满。相较于两年前的规划,修编版释放出明确的“减煤”信号:
能源供给方面:到2020年,山西煤炭产量由此前表述的“控制在10亿吨以内”,更改为“基本稳定在9亿吨左右”;
能源消费方面:到2020年,山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由2.27亿吨标煤,压减为2.24亿吨标煤,且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下降到80%;
电力装机方面:到2020年,山西煤电装机容量目标由“争达9200万千瓦”,压减为7200万千瓦。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一个时期曾经“点亮全国一半的灯、烧热华北一半的炕”。新中国成立到2015年,山西累计生产原煤170亿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外调量超过110亿吨,占到省际间商品煤外调量的四分之三,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
然而,经历长期高强度煤炭开采,山西逐渐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煤炭在全省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长期在85%左右,资源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认为,今后新增能源需求将主要依靠清洁能源供应,我国煤炭消费将从2020年后进入较为显著的下降期。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可能降到50%和30%以下。
与此同时,在以去产能、减产量、提升先进产能占比为重点的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近两年山西逐步形成了“减、优、绿”的煤炭发展共识,“减”字当头,成为突出特色。
为能源革命提供“山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