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搭建有色金属行业境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平台,探索有色金属企业境外人才培养机制,11月21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有色金属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人才培养论坛在广州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郁云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合改革处副处长李慧萍,中国有色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产业联盟轮值主席严弟勇,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汤才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执行主席丁学全主持会议。来自五矿、中国黄金集团等有色联盟企业、高校、职业院校等百余位嘉宾参加会议。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国际合作交流也不断扩大和深入,职业教育作为境外投资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为境外中国企业培养了众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15年12月,在教育部的批复和指导下,有色协会牵头开展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个试点,为有色企业“走出去”相配套的境外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人才是关键。”范顺科在讲话中指出,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走出去”发展的先行行业之一,一大批有色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走出去”步伐,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尽管如此,企业“走出去”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范顺科强调,境外人才缺失更是企业“走出去”的短板之一,也是制约境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他提出要从三方面推动境外本土人才培养,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境外人才需求,做到境外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积极为境外企业输送更多的本土人才;三是统筹协调,建立人才培养平台,从协会层面、企业层面、院校层面积极搭建,相互合作,共同推动。